中医古籍
  • 警惕头孢唑啉致幼儿肾损害

    头孢唑啉为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肺炎球菌、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梭形芽胞杆菌、奈瑟菌以及流感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毒副作用较小,但是近年来发现有致幼儿肾损害作用。

    昆明市儿童医院熊雁等收治7例肾损害患儿,都是由于使用头孢唑啉针剂引起的。在7例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炎3例,均给予头孢唑啉100毫克·(千克·天)-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滴,滴后12~24小时出现肾损害。其中1例1天前肌注两次林可霉素,2天后,出现无尿、颜面浮肿、精神萎靡、发热、呕吐、每天腹泻7~8次、烦躁不安、尿蛋白(++)、尿红细胞(+++)、尿透明管型(++)、血BUN22.4毫摩尔·升-1(正常值1.8值~6.4毫摩尔·升-1)、血Cr376微摩尔·升-1(正常值32~40微摩尔·升-1)。该患儿用药前无血尿、浮肿、高血压,无尿频、少尿,无肾病病史。后来这例患儿发展成急性肾衰竭,立即停用头孢唑啉对症积极治疗26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头孢唑啉具有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坏死导致间质性肾炎,加之患儿原发疾病,呕吐、腹泻、发热、感染使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肾血流量减少,使肾脏加重损害。所以,在使用头孢唑啉针剂时,临床医生须谨慎用药,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按药典规定的剂量用药,避免高浓度大剂量1次给药,即儿童用量为30~50毫克·(千克·天)-1,重症可增至100毫克·(千克·天)-1,应分2~3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静滴;头孢唑啉宜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及软组织感染,没有继发感染指证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首选头孢唑啉;应避免伍用肾毒性药物,用药前应询问近期用药史,如林可霉素具有肾功能损害作用,可导致少尿或蛋白尿,还可以引起低血压,腹泻、呕吐,因此肾衰患儿在上述不良反应存在的情况下再继续用头孢唑啉将导致肾毒性增加,从而诱发肾衰,临床应警惕;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疗程超过3天者,应注意检查尿常规,一旦发现镜下血尿或者尿常规异常者,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避免加重肾损害。

更多中药材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
  •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
  •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