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快速准确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葛雅丽主管技师等完成的《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创新性地将SENSE(敏感编码)、Keyhole(匙孔)及移床跟踪造型扫描等技术,应用在磁共振扫描中,这种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经临床应用获得成功。该课题不仅提高了磁共振(MRI)对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质量,而且为磁共振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了新思路。

    磁共振是临床用于血管性疾病检查诊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其成像的关键是扫描技术的应用和不同序列的优选。但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受扫描时间长及饱和效应影响,致使血管流信号下降,血管显示不佳,从而降低了图像效果及诊断准确性。

    为探讨磁共振技术应用的新途径,自2002年以来,课题组在常规磁共振应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他们在国内首次将SENSE技术应用在胸、腹部血管成像中。SENSE是利用较高的局部梯度磁场,在K空间增加采样位置的距离,减少K空间的采样密度,保持空间分辨率,缩短扫描时间。研究证实,CE-MRA未使用SENSE技术组,其扫描时间为20~30秒,图像优良率为63.6%;而使用SENSE技术组,其扫描时间为10~15秒,图像优良率达95.7%。提示SENSE技术可明显减少胸部血管成像中的运动和敏感性伪影。

    他们首次将Keyhole技术应用在颈部血管成像中进行研究并发现,Keyhole技术与常规序列相比,不需完全填充K间,从而节省了扫描时间,使颈动脉成像时无静脉干扰。20例未使用Keyhole技术患者,扫描时间均为8~9秒,并已有静脉显影,在序列中加用Keyhole技术扫描的30例患者,其扫描时间却缩短一半左右,仅为3~6秒,且图像清晰,无静脉显示。

    他们在国内率先在盆腔和下肢血管中,应用磁共振移床跟踪造影的扫描技术,一次注射造影剂,即可进行一系列快速跟踪采集血管信号,分段血管成像后可进行对接,在腹、盆腔及下肢动脉完整显示,并无静脉重叠。经对临床62例患者应用,均全部获得成功。

    他们首次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前叠加透视触发造影剂跟踪技术,确定最佳的扫描延迟时间,使增强扫描得最佳图像质量,而过去如果扫描过早动脉腔造影剂浓度低,如果过晚静脉显影影响了动脉的显影。采用这项技术,诊断成功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100%。

    3年来,研究人员应用CE-MRA新技术接诊各种血管性疾病患者320例,除78例正常外,其动脉性疾病189例,静脉性疾病53例,其诊断快速准确,有效率达100%,特别是对16例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为其术前评估、方案制订及术后复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更多中药材
  • 有些病人他会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好几年。所以今天跟大家说一说这个病,西医通常会把它认为是维生素缺乏,但是很多患者我也问到了,就是补充了很多维生素,多种维生素B,族维C啊,都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仍不见好转,病人才来寻求中医治疗。......
  • 女性进入更年期呢,由于基础水平的下降,从中医角度讲由于肾气,肾阴肾阳的水平的降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首先就是心烦易怒,这些患者会表现出来非常心烦,容易生气,一点小事儿啊就容易发火,看自己的老公,看自己孩子,越看越不顺眼,总想挑毛病。另外呢,......
  • 荨麻疹常见的症状主要就是风团和瘙痒,所说的风团是什么呢?是这个皮肤啊,成片的凸起,这个摸的时候会明显感到这个皮肤局部出现了凸起,甚至是很厚的一层,伴随着瘙痒哪儿痒,一挠出现成片的风团,非常痒,甚至痒的这个睡不着觉,痒的钻心。荨麻疹这个疾病,......
  • 这个肚子咕咕响,总排气多是怎么回事儿呢?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肚子总咕噜响?为什么排气还多呢?其实不管是胃还是肠出现这种咕咕声呢,其实就是一种气过水声,或者是通过那种比较稀的食物或者分辨的时候产生的这个声音。中医认为呢,它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心脏供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心脏供血不足呢,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状态,它主要的表现呢是胸闷,胸疼,呈阵发性,通常会在劳累啊,情绪激动啊,寒冷啊之后诱发,那么中医呢,通常把这类疾病呢,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