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驱虫不见虫≠没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习惯的改善,近些年来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明显下降了。但由于饮食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在街头食用未熟的鱼虾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

    食源性寄生虫,因病原种类、寄生虫数量以及寄生的部位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病变,出现不同的症状。寄生在肠道内的,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出现腹泻、腹痛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寄生在胆管系统的,多损伤肝、胆组织,引起上腹部隐痛,肝肿大,并发胆管炎,出现结石等症状;有的还可侵犯全身脏器,引起严重的后果。

    当医师做完检查,开出驱虫药时,患者服用后不要因为在大便中不见虫体,就以为医师诊断失误或驱虫无效。这是因为,现在驱虫药的药理与以前大不一样了。过去所说的驱虫,是将寄生虫(如蛔虫)麻醉后,排出体外,在排出的大便中可以看到活的虫体。但这种治疗方法不科学,不能杀灭幼虫及虫卵。新的治疗药物改变了原理,其有效成分可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寄生虫糖原耗竭而死亡,对成虫、幼虫及虫卵都有杀灭作用。虫体“饿死”干瘪后,在大便中不易被发现。所以,驱虫不见虫并非药物无效。

更多中药材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