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果比牛奶更壮骨?

    编者按: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水果比牛奶更壮骨》,文章指出,美国《临床营养期刊》最近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体重和运动量条件下,大量吃水果的女孩子具有最强壮的骨骼,而喝牛奶的多少对骨骼的密度影响比较小,比不上水果的影响。令很多消费者感到不解的是:水果中钙含量很少,为什么却会起到壮骨作用呢?为此,我们特邀请营养学专家为您解疑。

    人体的内环境酸碱性必须维持高度稳定,血液的PH值的波动,表明体内酸碱代谢或紊乱状况。每日摄入的食物中,有的可以让血液偏酸,称为“成酸性食物”;有的却能让血液偏碱,称为“成碱性食物”。这两类食物只有保持恰当的平衡,才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膳食中,鱼、肉、蛋、海鲜和精制米面都是成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等属于成碱性食品,牛奶、豆类和粗粮具有微弱的成碱性。

    如果食物中成碱性食品不足,而鱼肉蛋和大米白面等成酸性食物过多,超过了人体的缓冲能力,为了维持正常代谢,就不得不动用骨骼中的钙来中和酸性物质,造成钙的大量流失,从而降低骨质密度。水果是成碱性食品,多吃水果可以帮助人体维持骨骼的强度———最新研究结果正好证明了这个理论。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否据此推断,多吃水果比多喝牛奶更有利于骨骼健康呢?

    西方人普遍大量食用乳制品,不仅喝牛奶,而且还要吃奶酪、酸奶、冰淇淋,还有加了奶粉、牛奶、奶酪的各种面包、点心甜食等,所以他们骨质密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是钙的吸收率、利用率不高,钙流失较多,而不是钙摄入量不足。对他们来说,喝牛奶多一点或少一点,并不能造成骨质密度的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人吃蔬菜较少,不善于烹调绿叶蔬菜,也很少吃豆类、藻类和蘑菇,多吃水果是他们获得成碱性食品、减少钙流失的主要途径。

    中国的国情与此不同。中国人本来膳食中钙很少,也很少吃添加奶类的其他食品,喝不喝那一杯奶,对骨骼健康意义就相当重大了。同时,中国人每天吃很多青菜,能熟食多种蔬菜,还爱吃藻类和菌类,而这些都是良好的成碱性食品。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只要吃够了蔬菜、藻类和粗粮、豆类,水果吃多吃少,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正常摄入三餐、营养素齐全的情况下,吃水果具有健康效果。如果每天光吃水果不吃其他食物,膳食中的钙摄入严重不足,不仅不能提高骨骼强度,反而会降低骨质密度。很多减肥女性正是因为盲目以水果代餐,导致骨质疏松的后果。

    另外,一些最新研究证实,绿叶蔬菜中富含骨质形成所必需的维生素K,多吃绿叶菜不仅能减少钙流失,还能提高骨胳强度,降低骨折率,而这些是水果所不能带来的好处。

更多中药材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