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喝牛奶不要被概念蒙了

    最近有媒体将牛奶的营养价值进行排位,声称“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奶粉不如鲜奶好”……这些带有片面性的说法,大有将牛奶“搅浑”、消费者“搅晕”的架势。

    “对号入座”选择奶

    中国乳品权威人士前不久在一次专家研讨会上郑重指出,这种比较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杀菌和灭菌是20世纪世界乳品加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液态奶加工方式(固态奶也要先进行杀菌或灭菌),不仅能保持原料奶的营养成分,杀菌和灭菌确有实质性的区别。至于发酵奶和牛奶中添加有关微量元素或其他营养成分形成的花色品种奶,那是厂家根据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对号入座”而进行加工制作的,是方便和服务于消费人群特定的需要,没必要刻意炒作。

    奶粉不是“老掉牙”

    专家还指出,有关奶粉不如鲜奶的说法也是一种片面性的误导。其实,鲜奶、奶粉都好,问题是看消费者实际需要,并根据此一时彼一时的饮用条件所决定。

    众所周知,奶粉是我国乳制品中的当家产品,目前仍占乳制品的80%左右。它是鲜奶经过浓缩、喷雾、干燥后制成的细微粉粒,其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主要营养素没有变化,仅仅是维生素B、C等遭到些微弱破坏。营养专家提出,奶粉有许多优点,除利于储存、运输、携带、食用方便外,品种也较丰富,有全脂、中脂、脱脂、甜脂、速溶等。另外,奶粉也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强化调制,使乳清蛋白适度变性,从而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能补充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素,以调节奶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从而使奶粉中的营养成分较酸奶更多、更全,趋向合理化。

    喝奶别求“两高一低”

    面对当前市场众多品牌的牛奶产品和各商家炒作的卖点,有关专家提示,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要避免“两高一低”:即高温、高钙和低脂。首先,牛奶消毒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会焦化。其次,牛奶含钙量和浓度不是越高越好。目前各厂家牛奶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是为了制造卖点,有些厂家在天然牛奶中加进了无机钙,但这类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内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最后,牛奶中的脂肪也不是越低越好。很多人担心喝了牛奶会长胖,因此总是选择脱脂牛奶。其实牛奶当中所含的脂肪不可能在人体中直接转化为脂肪,而且天然牛奶自身所含的脂肪比例并不高。同时脱脂牛奶营养成分大为减少,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更多中药材
  •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
  • 很多人特别是男性啊,经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症状会更严重,很多人第一反应呢是用止泻的药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这种症状大多和肠道的慢性炎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这些疾病有关系,所以说不能只是止泻,......
  • 一些便秘的人用了很多的办法都没有效果,可以推荐一个《四消丸》给大家。这个药呢出自于清代的《饲鹤亭集方》是由牵牛子、猪牙皂、大黄、槟榔等这些药物组成,能消痰、消水、消食、通便,适用于大便干结严重,体质壮实的便秘患者,对阴虚便秘和气虚便秘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