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病后调养莫过度

    人在大病初愈之时,常以谷、肉、果、菜等调补滋养,但如果调养失宜,易使疾病复发,症状加重,祖国医学谓之“食复”。造成食复的因素主要有:一、脾虚不耐:大凡外感、内伤诸病新瘥,病者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若骤食油腻厚味之品,或勉强多食,使尚未复元的脾胃、元气倍伤而受损,既加重己病,又易变生它证;二、补不辨体:病后体虚,有阴伤液耗、营血不足、阳衰气弱等不同,一味大补,会加重机体内部的不平衡,导致疾病复发:三、闭门留寇:如外感热病新瘥,发热虽退,胃气已虚,余邪未尽,若纳谷太骤,早进油腻滞物,每致食滞气机,余邪得食滞复燃而又见发热等症,造成“闭门留寇”之患。食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病诸症重现,其中以消化道和传染病尤为多见。如痢疾病人刚愈时过食油腻、生冷之品,会使痢疾复发。合理营养是预防食复的主要措施。首先,病后饮食调养要顾及脾胃之气,以醒胃气为原则。在疾病初愈之际,既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补正气,但又不可恣意进食,当视脾胃的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宜之品,适当地摄入。对于脾胃虚弱者,饮食数量应从少到多;质地上宜从稀到浓,从易消化到正常饮食;其次,病后饮食必须辨证调养。根据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异,选择性味不同的食物。如:高热之疴必耗气伤津,可选清热生津的西瓜、梨、甘蔗汁、绿豆、藕、荸荠、龟、老鸭等寒凉之品;若久病后阳气虚衰,畏寒肢冷,就宜选益气壮阳温里的枣、桂圆、栗、胡桃、蜂蜜、山药、芝麻、牛肉、羊肉、狗肉、牛奶、姜等温热性之食,以避免食复,达到祛除余邪之目的。

更多中药材
  •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
  • 那么中医来说呢,气和血是人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一个人呢,有没有精气神啊,主要是看这个气血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足啊,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就会产生许多临床不适的表现,那么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这个补气血的枸杞啊,大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