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处方时代”百姓如何对待抗菌药——抗生素药理和临床专家肖永红答记者问

    “处方时代”百姓如何对待抗菌药

    ——抗生素药理和临床专家肖永红答记者问

    2004年07月13日

    为了预防、治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大多家庭都备有一定的药物与医疗用品,如感冒药、各种维生素、止痛药、外用药物与敷料等。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家庭中存有抗菌药,并且在抗菌药的使用中存在不少误区。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抗菌药管理的逐步规范,特别是从2004年7月1日起,在药店购买列入处方药的抗菌药时一定要凭处方,使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抗菌药的使用面临一些问题。近几天,记者访问了一些老百姓,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是:家庭是否需要常备抗菌药?有了病如何接受抗菌药治疗?现存抗菌药如何处置?家庭中已有的抗菌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一次来到我国抗生素研究权威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请专门从事抗生素药理和临床研究的副所长肖永红教授给大家一一做了解答。

    记者:家庭是否有必要常备抗菌药?

    肖永红:抗菌药虽然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它不宜作为家庭常备药物。一方面,抗菌药品种众多,药理特征、临床适应症、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普通群众难以掌握;抗菌药随意使用将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也将导致耐药菌流行,威胁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家庭常备药物的目的在于处理一些常见病症或已经确诊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感冒、疼痛、发热等,这些病症大多不需要应用抗菌药。

    不过,家庭中可准备少量局部用的抗菌药制剂,用于应付一些特殊情况。如用于预防游泳后眼部感染的抗菌滴眼液,需要长期外用的抗真菌药物等。

    记者:如何接受抗菌药治疗?

    肖永红:患者在接受抗菌治疗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与临床医师积极配合,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菌药临床医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一种疾病可有不同临床表现,而同一种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这都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来鉴别。因此,患者就诊时应与医生配合,特别是是否应用和应用什么抗菌药应该由医生决定,不解之处可向医生咨询。如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感染性的也有非感染性的,而在感染性腹泻中,又可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感染等,细菌性的腹泻才适合用抗菌药。这些情况患者本人很难做出判断。

    遵从医生的用药选择,严格遵守用药方法医生决定使用抗菌药后,还将根据感染种类、致病菌种类,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选择具体药物与使用方法。如对青霉素过敏者不能选择青霉素类药物,尽量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幼儿、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选择氨基糖苷类药物;呼吸道感染可口服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多选用喹诺酮类药物等。

    抗菌药的使用方法是通过严格科学的观察、研究总结而来的。如青霉素是半衰期非常短的药物,需要每天至少3次以上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阿奇霉素是常半衰期药物,每日用药一次足以使体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水平;西力新(头孢呋辛酯)餐后服用药物浓度较高;西刻劳(头孢克罗)则餐前服用药物吸收较好;喹诺酮类药物与含铁药物、抗酸药物同服可减少药物吸收等。患者对这些情况一般并不了解,所以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方法。

    避免不必要的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通常只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较长期应用抗菌药细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者,或为减少毒性较大的药物使用剂量时,才需要联合用药。一般可以在家庭或门诊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单用一种抗菌药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患者更不必为获取多种抗菌药多处就诊。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家庭成员或亲属患病时,其他人员是否需要用抗菌药预防,这也应咨询医生。大多情况下不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只有下列几种情形是需要用抗菌药预防的。如: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拔牙或口咽手术时、较严重的外伤清创手术后等。

    用药期间警惕不良反应发生抗菌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等。长期应用抗菌药或应用广谱抗菌药后,敏感细菌被杀灭,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可为较轻的局部,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

    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该留心疾病改善情况,更应该注意新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疑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听取医生意见。

    用药期间注意治疗效果感染性疾病通过抗菌药治疗,一般在72小时内有所好转,如体温下降、咳嗽减轻、咯痰减少、红肿消退等。如果用药72小时后,感染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反而加重,则应及时就医,改用或加用其他药物。

    妥善保管抗菌药门诊用抗菌药,无论口服还是注射制剂常需要患者自行保管药品,因此,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药师询问,以了解药品存储方法与有效期。由于部分儿童用抗菌药常调制成儿童喜爱的果香味,存放地点尽量远离儿童可及之处,防止儿童误用。对剩余药物更应妥善保管,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注意是否已过有效期。

    记者:家中现存的抗菌药怎么处置?

    肖永红:家庭中现有的抗菌药品应该进行一次清理,及时处理过期药品。剩余的抗菌药再应用前应向医生咨询。相信随着抗菌药管理的日益规范,家庭中的抗菌药将会愈来愈少。

    肖永红最后还说,严格抗菌药管理是利国利民的举措,目的不在于限制药物使用,而是从管理角度促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人们应该积极地给予配合。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