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药遭遇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

    有着“雪域奇葩”之称的藏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体系和疗效显着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近几年,由于有利可图,制假售假者层出不穷,藏药遭遇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整治,整个藏药产业将面临重创。

    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日的稽查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假冒青海省药品企业名称的假企业,并查出了大量假藏药。这些假冒藏药企业多在企业名称上冠以“扎青”、“达布”、“丹增”等藏语或类似藏语的词,利用近年来在医药市场兴起的天然药品热和藏药热,引诱消费者上当。

    据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白金波介绍,青海是国内藏药生产企业较多的省份,由于藏药疗效独特、价格比较贵,对不法分子来说有利可图,因此很多人打着青海藏药的名义大肆制假售假。

    这些假藏药通常是在药品中加入超剂量的有效成份,病人服用后短期内就可以见效,但是从长远来说对人的身体极为有害;还有的用面粉、麸皮等东西替代藏药原料,制出来的“药”看上去和真药没什么两样,但患者服用后不但起不到治病的作用,反而贻误了看病时机。

    假药不仅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严重破坏了藏药制药企业的声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青海省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樊海岩告诉记者,由于深受假藏药之害,现在许多外地人对藏药十分反感,藏药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去年金诃藏药的市场销售额还在1.5亿元,今年1至8月,只有5000多万元。

    “然而让我们最忧虑的还不是这些非法企业生产的假藏药,一些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出的所谓‘藏药’对藏药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樊海岩说,目前青海中藏药生产企业众多,但很多生产厂家并没有懂藏药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药分明是中药配方,却命名为藏药,当作藏药来卖。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所长多杰说:“藏药生产不仅需要有严格的藏医学理论和藏医药专家指导,还需要懂得结构学、配方学等藏医学理论,熟练掌握传统炮制工艺技术的专业人员。”

    多杰说,除几家传统生产藏药的企业外,近两年来青海省批建的藏药厂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藏药厂。同时,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也很突出。虽然一些藏药生产企业的制药车间已达到GMP标准,但是达到这一标准的企业所生产的也未必是真正的藏药。

    一些经济专家也认为,短期来看,制假企业和假药损害的是企业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将对整个藏药产业产生不利影响。青海省已把藏药定为优势产业来发展,“十五”期间产值要达到30个亿,截止目前全省的藏药年产值仅有3个亿,相差甚远。目前,藏药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一种可能是藏药企业恶性竞争、打价格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刚刚“热”起来的藏药,假药劣药泛滥,已在悄然中损坏了藏药的形象,市场开始对藏药打了个问号。

    多杰认为:如果任打着藏药旗号的药品泛滥,长此下去,最终相信藏药的人会越来越少,藏医药将逐渐失去价值和光泽,并最终毁了藏药这个极富前途的产业。因此,应尽快组建藏药专家评审库,制定藏药企业准入标准,避免一哄而上,真正实现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中药材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
  •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
  •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