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各类中药的最佳用药时间

    中医认为,入夜后,人体阳气收藏、心神入舍,这时若服用补阳或发汗的药物,必然会扰乱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种种不良作用。而养阴、沉降类药物,若在早晨或午前阳气旺升时服用,也会产生遏制阳气升发的弊端。故中药在服用时间上颇有讲究,现代药理学研究业已证明,药物的疗效与毒性都具有昼夜及季节节律性的变化。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就必须掌握最佳的给药时间。

    患者在拿到一个处方时,若医生或药剂师已嘱咐该药的服用时间与服用方法,则应严格遵其嘱咐服用(如鸡鸣散要求在天亮前空腹冷服,效果最佳);很多中药的服药时间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时服用。病在膈以上者,宜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下者,宜饭前服。

    补益药——早饭前30至60分钟和晚间临睡前30分钟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

    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各种膏、丸、散、片、丹、露、药酒、冲剂)——必须固定时间服,使体内保持一相对稳定的药浓度。C治疗胃肠疾病的药,应在饭后服,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安神药和驱虫药——宜在睡眠前30分钟空腹服。

    伤风、感冒的辛温解表散寒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即上床安卧,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出微汗为宜(干万不可捂得大汗如雨)。

    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症状发作。G急病病情危重时,随时一次顿服,使药力大而猛烈。

    补养、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增加药物的吸收率。

    辛辣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对胃粘膜的刺激,使其缓慢吸收。

    妇女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

更多中药材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