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婴幼儿服中药的讲究

    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许多常见病、疑难病患儿家长求治中医中药。但苦于不清楚喂煎方法,给服药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误服,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现介绍一些煎服中药的基本方法,供参考。

    一、煎药量。因婴幼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以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浓)。如3岁以下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七毫升,分三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二、煎药方法。发散药类,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而补益药类,仁、梗、壳类煎药时间要长些,均以文火(慢火)为宜。煮沸后发散药可煎5-10分钟,补益药可煎20分钟。

    三、喂药时间。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四、服药方法。药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会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幼儿鼻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大引发呕吐,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以上是给婴幼儿煎服中药时的几个基本方法,具体到某一方或某一种药物,则需在医师的指导下煎喂。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