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益气升降汤

    益气升降汤 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5克、台党参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玉竹30克、炙甘草6克

    功能:补益宗气 调畅气机。

    主治:太息症:自觉胸间憋闷,压迫感而 深吸气,然后以呼出为快,或兼心悸、胸痛、乏力、多梦、眩晕等。

    用法: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取汁4oo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证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中,多属“心肺气虚”之证,是宗气不足或宗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心脏受邪日久不解而致功能失调变为虚证,出现心肺功能失调或低下的太息症,故从补养入手,补气升陷为主,调畅气机为辅,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补益宗气,为方中主药;张锡纯有“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之说,在此配以枳实理气中之滞,与桔梗配伍一上一下,使气机伸展,因此定名为益气升降汤;五味子、玉竹为培气之本,防气之涣;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补益宗气,调畅气机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可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中的太息症,而随着症状的减轻和好转,心电图也随之改善。应用时,心悸怔忡加酸枣仁15克,黄连12克,丹参15克;全身乏力、动则气短酌加黄芪、人参量;口干渴加元参、石斛各15克,知母10克;津气两虚加三参饮;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克,熟地15克;失眠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烦燥不安加知母、炒栀子、竹茹、竹叶各10克;虚热加地骨皮15-30克;心冷背寒加桂枝10克,干姜10克;项背肩肿不舒加葛根30克;脉迟加桂枝10克或官桂、附子各10克;脉压差小者,炙甘草增至15-3O克。邢月朋

    邢月朋,男,汉族,1940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共党员.前后拜著名中医魏省一、于根洋、胡东樵为师学徒八年。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石家庄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

    长期从事医疗临床工作。擅长内科,对心脑血管病、肺脏疾患独具匠心,并悉心研究心血管病症,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历年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内科临床指南》一部,参编多部函授讲义;实地教学于课堂,其弟子出徒皆青于蓝。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六项,神支精治疗室性早搏、神农羚羊丸治疗中风先兆性偏头痛、大运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活利心康冲剂治疗慢性心衰等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在临床买践中创制了益气升降汤治疗太息症,压汤治疗脉压差小性眩晕症,止麻消痰活血汤治疗麻木症,葶苈生脉五苓饮治疗馒性心衰,养心定悸冲剂治疗顽固性脉结代,110愉心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麻附辛翘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动过缓,大运汤治疗房宣传导阻滞,使新生冲剂治疗隐性心肌缺血,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帕金森氏病,清眩汤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症,解毒化痰汤治疗病毒感染性支气管炎,桑家汤治疗特发性浮肿,消烦汤治疗更年期烦热自汗症等等,于临床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更多中药材
  •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