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龙芪鱼草汤

    组成:地龙10克,黄芪30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熟地15克,党参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参10克,石苇30克。

    功能:健脾益肾、解毒化瘀。

    主治:浮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盂肾炎、乙肝肾炎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一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100毫升,再煎半小时取汁100毫升,第二煎煎50分钟取汁200毫升,两煎共取汁400毫升,分2—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方解:方中黄芪性味甘温,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经动物试验能改善肾功能,修复破损的组织,消除蛋白尿为主药。党参、熟地、山药健脾益肾,气阴双补,辅助黄芪发挥补益作用。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经实验提示二药可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佐药;凝血机制的障碍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丹参、地龙、益母草活血化瘀,疏通肾络,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亦为佐药。茯苓甘淡健脾利湿,石苇苦甘利水消肿,二药增强通利之功为使药。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消肿之效。

    临床应用:

    1、浮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双花、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三七。

    2、部份中药根据病情药量可加大,鱼腥草、黄芪可用至150克,益母草可用至100克。

    3、西药的配合应用:对原用激素者继续应用逐渐减量,对原用速尿者待尿量增多后再停用,对血压高者加用卡托普利,对血脂高者加用月见草油,对长时间大量蛋白尿者加钙片、鱼肝油。

    4、慢性肾小球疾患,特别是顽固蛋白尿在临床上是棘手之症,治疗时一定要有耐心,认证准确后要坚持守方,主药不能频繁变换,一定要服满3个疗程(1个疗程2个月),病情缓解后可以原方为基础配成丸散剂常服,可连续用2—4年,否则难收全功。 杨景柱,1943年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科联医学专家委员,河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编委,保定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保定市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毕于河北中医业校,1977年毕业于保定业余医大。自1959年随当地儿科专家张幸愚学习,精于儿科,尤其对治疗儿童腹泻、肾病、癫痫等有较深的造诣。善用针药配合的方法治疗疑难病症。取得市级科研成果5项,其研制的“薯蓣止泻膏“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较好疗效。

    参与编写专著1部,在国家级刊物刊登论文8篇,在省级刊物刊登论文28篇,在国家、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26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6次。

更多中药材
  •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