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走方·顶串·踏药渣

    大家也许都知道并且见过,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服用中药后有一种习惯,就是一定要把服用过的中药药渣倒在门口的大路上,而且还要一一摊开,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与文化现象。而它的由来,据说和药王孙思邈、名医李时珍都有关系。

    相传唐代孙思邈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于是就连天上的飞龙和山中的猛虎都来找他看病。有一天,一只斑斓猛虎咬住孙思邈的衣角不放,苦苦哀求为它治病。孙思邈把老虎医好后,老虎为了报恩,答应不再伤人,还自动担当起孙思邈的警卫和坐骑,每天随孙思邈出诊。但这一来,却引起了老百姓的不安与恐慌,人人谈虎色变,不寒而栗。孙思邈见事与愿违,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告诉老百姓们,只要把吃剩的药渣倒在门口的大路上,他就知道谁家有病人了,不用去请,他自己就会登门造访的。

    而此事的另一个版本却相传与名医李时珍有关。有一天李时珍来到江南一个偏僻的村庄,病人格外之多,虽然吃了很多走方医留下的药,但因为都是些假药或者代用品,所以病情不见好转。李时珍从行囊中拿出药品为大家治病。于是全村人都赶来求神医治病,李时珍分身乏术,就让众人把吃过的草药全都倒在地上,一一摊好,以便逐个查验。故事很快传遍了江南,人们纷纷把药渣倒在了三岔路口,希冀李时珍或者是别的什么神医经过时能为他们查验检点,消灾除病,踏药渣的风俗也就这样慢慢地盛行起来了。

    从以上的传说典故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医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那就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人口相对分散不易集中、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古代社会中,作为一名医生,哪怕是一位名医,也要靠不断地走方,不停地巡诊,才能拥有一定数量的病源,才能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保证自我的生存。这也许就是走方医的源流与来历。

    走方医因为具有游离不定、治罢即走的特性,所以在行医用药方面,他们也有不同于坐堂行医者的特点。他们所治的病种,往往是急症、痛症、虫症、吐泻等等能立竿见影看到疗效的病种,他们的用药,除要能很快地去除病痛,又要价格低廉,具有廉简易验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的走方都有所收益,以供养家糊口。

    药性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此即张从正“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之意,故而走方医所用的药品,大多数是属于这些“顶串”之类,一吐一泻之间,邪去而病自安。他们也往往怀有一技之长,或针灸、或推拿、或丸散、或膏药,对一些病症有肯定独到的疗效。走方医对散落民间的一些独特医术和独效秘方的传承,更是起到了一种无法取代、不可忽略的作用。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游走民间,浪迹江湖,历千余年而不绝,承数十世于不败。他们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故而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景仰。当然,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打着行医幌子的骗财者,这些人除了要受到老百姓的连声唾弃以外,还要一辈子受自己良心的谴责。

更多中药材
  • 灰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灰指甲的发病其实也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的,正常情况下当灰指甲发生感染之后,指纹就会出现裂纹,会变黑,增厚,然后还会有一些屑,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也会引起真茵的感染,而且这种灰指甲还是会传染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那么......
  •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心脏的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得了后会对患者形成严重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还会对身体有着非常大的伤害,得了窦心律不齐的疾病后,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那么窦心律不齐有哪几种类型?通过下面的......
  •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2、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健脾和胃、通利大便的功效,可辅助治疗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痛、皮肤湿疹等症。3、进食含优质蛋白质及铁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
  • 肝脏作为人类最大并且功能最多的器官,具有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运转的重要功能。但是,你知道吗,如果肝脏受到伤害,就会导致肝脏的排毒出现功能性障碍,进而可能引起指甲发黄发白或表面凹凸不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但这并不具备唯一性。健康的指甲......
  • 小便发黄大家肯定都认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又不是十分的了解,大家不要小看尿液发黄,这也许是很多疾病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女性尿液发黄和很多的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大家一定要先了解导致尿液发黄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