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床调查显示:大肠癌证型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

    大肠癌的辨证分型反映了中医对大肠癌的本质认识,而肿瘤的浸润转移是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呢◇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依照流行病学原则,对近期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系统观察和分析,发现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肿瘤浸润转移之间有着显着相关性,辨证分型在判断大肠癌病理改变程度,分析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临床调查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97例大肠癌术前患者的辨证分型、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侵犯周径、病理分期、转移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实证明显多于虚证(p<0.05);气血瘀滞型和肝肾阴虚型在分型中占的比例较大,且较其他证型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转移率较高,分期

    较晚;虚证较实证肿瘤浸润程度深,临床分期偏晚,但在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辨证分型与分期显著相关(p<0.05)。

    研究人员介绍,以往人们认为大肠癌多属虚证。但从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属Dukes(一种肠癌的病理分期方法,由A期至D期逐渐加重)A、B期者实证明显多于虚证,C期虚证和实证无显著差异,D期虚证显著多于实证。从这一分布特点来看,虚证是随着病情发展,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而逐渐形成的,是大肠癌

    中晚期尤其是晚期患者的主要表现,病期越早虚证越少见。由此可见,大肠癌并非皆属虚证,早期甚至中期的大肠癌病例多数未见虚证表现。虽然中医病因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但临床如仅见邪气盛的表现,而未见正气虚的表现,仍将其归为实证。

    从统计结果来看,虚证与实证在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远处转移方面有显著差异,虚证较实证浸润的程度重,远处转移率高,侵犯周径>1/2者虚证亦明显多于实证。但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虚证虽多于实证,却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虚证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但不是大肠癌转移的决定因素。从证型的分布来看,气

    滞血瘀型和肝肾阴虚型在大肠癌病例中最为多见。实证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发生于大肠各部位的大肠癌均可见到此证型,多见于直肠癌;而属湿热毒蕴型者大多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虚证患者以肝肾阴虚型为主,肝肾阴虚型病位主要分布于横结肠和直肠,而气血虚弱型多数为右半结肠癌患者。这些辨证分型的分布特点与

    大肠癌不同病位的临床特点基本相符。

    由此可以推断,瘀毒留滞大肠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引发大肠癌的重要启动因素是瘀毒,而虚证通常是大肠癌进一步发展后出现的病理结果,或是患者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那么何谓瘀毒呢◇研究人员认为,大肠癌患者的瘀不仅是局部的而且也有全身的,局部的为瘀毒,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的直接

    病理基础;全身的则为瘀态,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的间接病理环境。局部的瘀毒是每一个大肠癌患者均具备的,而全身的瘀态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瘀毒是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包括了瘀的特性,而且还包含了毒的特性,这些特性体现在强侵袭性、快进展性、重消耗性、易转移性、高致命性。瘀毒不仅可滞留于

    大肠而引发大肠癌的发生,还可以循经络、血脉流注于其他组织及脏器,如肝、肺、骨等,从而发生转移,这一病理过程又可称为“瘀毒流注”。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
  • 她平时的一些临床表现,整个人体质偏于消瘦,但是体力没有什么问题,脖子这一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消化功能不好,总感觉胃部胀满不舒服,不爱消化,稍微吃点凉东西,有可能就造成胃脘部的一个疼痛,甚至有一些打嗝,嗳气的这种表现。平时大便秘结,......
  • 这是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他患有这种乳腺的结节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几年前呢,他通过手术的一个办法切除了乳腺的结节,因为这种乳腺结节是多发的,所以说没有办法完全的清除,现在这种乳腺结节又长大了,医生告诉她又该手术了,她就不想手术,她现在的表现倒......
  • 这位患者是一位男性的患者,来的时候告诉我,他有鼻窦炎,鼻塞,流黄浓浊涕,这是鼻窦炎典型的表现,有的时候严重,鼻塞了,严重的时候影响睡眠,甚至说头晕脑胀的。流这种黄色的鼻涕,那平时,他还有胃病,说有慢性非萎缩性的胃炎,平时的表现,就是上腹部的......
  • 今天呢,我给大家讲一讲肝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治疗过程当中啊,总绕不开肝,因为肝呢主疏泄,所有的脏腑的运行都有赖于肝气的疏通,如果肝气郁滞,肝的功能弱的话,或者是过强的话,都会引起其他脏腑的运行失调。第一呢,我们先讲肝血虚,中医讲的肝藏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