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

    去年年底,美国国家卫生院(NIH)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在华盛顿召开了“针灸与神经生物学关联”的首次研讨会。会议主要报告和讨论了“针刺的生理学研究”和“针刺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以“针刺治疗的实质:巩固内环境”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他说:针刺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病人的治疗上而不是生理功能处于良好平衡的正常人体上。手针、电针甚至皮肤电极刺激穴位可产生类似的治疗作用。不同的电刺激参数中,频率值得关注;多次的针刺刺激可产生累积效应,这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尤为重要,这可能是由于某些基因表达的激活。脑成像对于描绘出针刺效应的环路可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对针刺没有明显反应的人也可能显现出脑成像的变化。针刺效应的实质就是调节阴阳平衡。在镇痛过程中,阿片肽和抗阿片肽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针刺产生的阿片和抗阿片肽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针刺镇痛的效果;对吗啡和针刺表现出没有明显镇痛反应的大鼠,脑内胆囊收缩素(CCK)的浓度高;若脑室内注射CCK抗血清降低脑内CCK浓度后,可提高阿片镇痛效应,使镇痛反应差者转变为有良好镇痛效应者;反过来,脑室内注射CCK载体提高脑内CCK浓度可降低针刺镇痛效应,使有良好镇痛反应者转变为镇痛效应差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r.Longhurst报告了他们近期研究针刺降血压的外周及中枢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手针和电针均可产生类似的降压作用。电针使该区产生持久的交感兴奋性抑制,减弱心血管功能。

    哈佛医学院麻萨诸塞州总医院Kathleen KS Hui报告,在正常人体上,手针和电针合谷在得气情况下,受试者大脑边缘区和旁边缘区等多个水平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图像有信号强度的降低;少量受试者身上在经历得气和刺痛混合感觉时,fMRI成像信号的强度有增加和减少混合反应,不同于针刺得气反应。触觉刺激足三里仅在浅部的皮层躯体感觉II 区和丘脑引起信号强度增加,上述信号强度的减弱有可能是多巴胺张力抑制的结果。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卫生职业和康复科学理疗学院White博士对14例拇指-掌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病人,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比较了针刺(光明、侠溪)、盲法安慰和公开安慰针刺时大脑功能图像结果,结果表明:针刺时同侧脑岛区被激活;针刺和盲法安慰针刺比公开安慰针刺引起前扣带回口侧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前额皮层区更强的激活,后者在背外侧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和中脑没见有明显变化;疼痛刺激可激活对侧脑岛区。提示针刺具有特异性生理学效应,不同于疼痛的感觉刺激仅仅影响感觉区。美国麻省总医院Napadow博士在腕管综合征病人身上观察到针刺治疗后,随着病人感觉、握力的明显改善,刺激第三指在对侧Brodman A1区活动明显减弱,说明针刺在改善腕管综合征症状的同时,使皮层产生有益的可塑性变化。

    笔者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一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电针大鼠心包经内关等穴可改善心肌缺血,其作用与电针抑制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活动过度的增加,促进交感/迷走神经活动的平衡,调节背根神经节、脊髓、星状神经节、心底神经丛及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调节心肌缺血保护因子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心钠素和心肌缺血损伤因子如内皮素、血栓素A2等物质的水平作用密切相关。

    将脑成像高新技术应用于针刺机理的研究,是近几年来探讨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新的亮点。这项技术具有安全、非伤害性,可用于人体的研究,能直观地反映出针刺后全脑有关结构活动的动态变化。随着局部定位和解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脑内深层结构的活动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来,由此可勾画出针刺某一穴位相关的脑内神经调节环路及参与的神经递质系统。

    针灸理论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关注中医针灸的美国俄勒冈东方医学院生物化学家Hammerschlag博士认为:针灸是对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一个挑战,针灸的效应必定和生物医学相关。

更多中药材
  • 石决明大家应该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药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够帮助平肝去热,对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现在有很多的中医师,非常常用这种中药,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这些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自己应该要怎么样运用才是比较合理的......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