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注射液

    患儿,男,6岁。因左侧耳下部肿胀、疼痛1天而于某日到医院就诊。缘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下部肿胀、疼痛,伴畏寒发热。无咳嗽,无流涕,无牙龈肿痛。家人给予“板蓝根冲剂”口服和中药青黛外敷未见效。患儿既往无特殊病史,按时预防接种。查体:体温38度,脉搏115次/分,呼吸21次/分。急性发热病容。左侧耳下部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下、后漫延,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状如梨形,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发红;触之坚韧感,轻压痛。口腔颊部腮腺导管开口处见红肿,挤压无脓性分泌物。鼻腔无分泌物。咽无充血,双侧腭扁桃体Ⅱ度大。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34。诊断: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给予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天2次。第2天热退,左侧腮腺肿痛缓解;第3天疼痛消失,肿胀明显缩小。连用4天病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传染。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为特征,有时可侵犯睾丸、卵巢、胰腺和大脑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病变。病人多为儿童和青少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常见,有时夏季也可出现流行。患者患病一次可获终身免疫,再感染者极少。

    中医学称流行性腮腺炎为“痄腮”,俗称“蛤蟆瘟”、“含腮疮”。认为其病因是外感风温疫毒,病变主要在少阳经脉(足少阳经脉起于目眦部,上抵头角下耳后,绕耳而行):风温疫毒经口鼻侵入,雍阻少阳经脉,郁滞不散,结于耳下腮腺形成肿痛;又因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如疫毒经少阳传入厥阴,则会引起阴器等的病;如疫毒炽盛,则可内陷心包,出现神昏痉厥。柴胡为辛凉解表药,性味苦、微寒;经归少阳三焦、肝、胆和心包络,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为足少阳主药,兼治足厥阴,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善除少阳外感半表半里症,能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故对病变位于少阳经脉之“痄腮”有效。国内有学者对此曾作过报道。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的根和果实含有柴胡皂甙、微量挥发油、柴胡醇、福寿草醇;叶含芦丁;从叶、茎分离出廿九-10-酮、α-波菜甾醇和β-谷甾醇三种结晶。狭叶柴胡的根也含挥发油、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葡萄糖;全草(开花期)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异鼠李素、水仙甙、芦丁和黄酮类等化合物。均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对结核杆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水痘病毒、乙肝病毒和腮腺炎等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阻止疟原虫发育并使之灭活的作用;此外,还有退热、镇痛、护肝、降压、镇咳和抗过敏等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流行性腮腺炎虽病在腮腺,但实为全身性疾病,病情可轻可重。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轻者为温毒在表,重者为热毒蕴结;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轻者为单纯性腮腺炎,重者可并发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和甲状腺炎等等。所以,如经上述治疗2~3天疗效不显,应给予患者综合治疗。

更多中药材
  •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长老年斑也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但是虽然受老年斑会出现在老人的身上,但是有的人只有四十几岁就开始长老年斑了,而有的人到60几岁才开始长老年斑,所以说不妨了解一下,手上长老年斑怎么回事?只有......
  • 对于现代人来说,贫血往往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因此如果出现贫血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容易出现贫血的问题,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构造,贫血更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对于出现贫血的人都会问到底贫血的人吃什......
  • 现在很多人生病了都采用喝中药的方法来根治疾病,随着中药的流行,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煮中药的罐子。但是奇怪的是有些罐子没有盖子而有些罐子有盖子,对于这样的现象商家给出的说法也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煎中药应不应该盖盖子有所争议,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老中......
  • 说到金不换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些什么,但是作为笔者的我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是在电视剧里面听到的,也许和大家一样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是名字,陌生则是它竟然是一味中药;那么问题来了,金不换的功效与作用是否了解呢,如果不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一道来......
  • 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饮食的不规律,使得肠胃病成了职场上的常见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俗话说的好,胃病三分治疗七分靠养,只有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彻底改善胃部健康,实现肠胃消化功能的自行修复。那么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