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彭胜权

    彭胜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分会理事、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本科规划教材《温病学》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副主编。

    彭胜权教授自70年代起一直从事温病学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和中医药抗病毒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尤擅于中医药治疗乙脑、乙肝、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疾病。他是我国《温病学》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首创温病学教、医、研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提出温病学科发展战略要面向临床,发挥防治病毒性疾病的优势,要注重温病的季节性、地域性特点的研究等观点,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他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首先利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温病理论,为温病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他是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批指导老师,为岭南温病学派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先后获科研成果奖三项。主编《岭南温病研究与治疗》等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共培养硕士生9人,博士生6人。 彭胜权教授

    彭胜权,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岭南温病学派的继承人,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外感热病、肝病等。

    彭胜权出生在江西一个中医世家,少年时就对中医的神秘很感兴趣,在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他对温病学大师的传奇故事由衷敬仰。由此,在课堂学习上就对温病学多了几分注意力。在熟背了一系列方歌之后,他渐渐有“学医三日,尽医天下百病”的感觉。然而在假期中的一次患病经历,使他对治病、对岭南温病学有了切身的感性认识。

    一次春节我回家,得了感冒、发高烧,我以为自己学了一定的本事,所以就自己开了条银翘散,但是吃了两剂以后没有退烧,我就觉得可能我这个方不行。我就让我的祖父看,我祖父根据江西的气候和我自己体质的情况,他就给我用了荆防败毒散,只吃了一剂药就退烧了,所以后来他就说,你看病一定要根据天时、地理、人的体质才能够看好病,所以我后来总结出来,做为一个医生很重要的就是在医理上要懂得天地人。

    地域的差异,气候的差异,人的差异,治疗药物的差异,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可变因素,彭胜权翻阅前人的著作,博闻强记,努力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说,古人留给现代人的资料太丰富了,也太宝贵了,《内经》中的一段话就让彭教授始终铭记在心。

    要了解岭南气候的特点和人群体质的特点,岭南气候的特点就是有湿有热这个环境,体质特点,一个是气阴两虚,一个是湿热比较盛,如果你根据这个气候特点和人群体质特点来用药,加上一些薏米,淡竹叶,佩兰,藿香、白通草,通过清热利湿,芳香化浊,效果肯定会有提高,后来他采取我这个治疗方法,确实效果是比过去好多了。

    在历史上,岭南温病学派人才辈出,而今温病学也后继有人。在彭教授主持修订的第六版温病学教材中,彭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他说,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疾病谱系的变化,所以医生们治病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更多中药材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
  • 中医的发展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中医在治疗疾病上面是属于标本皆治的。像西医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所以对于有些疾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药的禁忌问题。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吃中药的禁忌,就能......
  • 藁本,中药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Ligusticum sinense ),有中空而直立的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根状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和根状茎入中药,有散风寒、止痛等作用主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
  •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杭白芷栽培中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南、四川等地,祁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河北、河南等地有栽培。秋种者在次年秋季叶枯萎时采收;春种者由当年寒露时采收,挖出根后,抖去泥土,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