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婚检医生微妙时刻披露:考虑转岗不会失业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1日电 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后,结婚当事人婚前医学检查不作强制性规定。这意味着,杭州32家定点婚检医院的300多名专业医师,将像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面临婚检客源流失和职业抉择。

    最大挑战:未婚同居

    我国婚检从自愿到强制,再从强制到自愿,似乎绕了个圈子,但折射出的是时代的进步。何建华和杨筱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何建华,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婚检门诊主治医师。杨筱英,婚检门诊副主任医师。

    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是杭州最早的婚检定点医院之一。1986年,该院设立婚检门诊,抽调了当时最好的妇产科和男科医生进行上岗培训。何建华和杨筱英从此成为婚检医生。何从事男性婚检,杨负责女性婚检。

    在杨医师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主动要求婚检的大部分是有文化或家境较好的城里人。他们知道,婚检是利国利己的事。到了1994年2月,《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规定男女双方必须要有婚前体检合格证明,才能登记结婚。“一开始,很多人有抵触情绪,但时间久了,习惯渐成自然。婚检深入人心,开展得非常顺利。”杨医师说。

    婚检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遭遇奉子结婚的挑战。“新新人类”中,未婚同居成了平常事,很多女性怀了孕再去婚检,这让基于优生优育的婚检失去最初的意义。

    还有一些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也令婚检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成为程序。

    换个说法更人性化

    从2002年8月份起,浙江省婚前医学检查表上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

    其一,多了“受检双方签名”栏,如果一方查出有医学上不宜结婚或暂缓结婚的情形,必须要让对方知情,且在“受检双方签名”处签名确认。“这是对双方知情权的尊重。以前婚检表上没这项,双方可能出于各种原因隐瞒真相。一旦婚后生育出了问题,会来找婚检单位算账。签名确认双方知情,对医务人员也是一种保护。”杨筱英说。其二,在“医学意见”一栏中,不再有结论性言辞。如“不宜生育”改成“建议不宜生育”;“不宜结婚”改为“建议不宜结婚”等。

    尽管只加了“建议”两字,但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如果男女双方不介意对方的健康缺憾,且不违背法律,他们仍可结婚。

    其三,婚检内容上,简化了五官检查,只有“正常”和“异常”两项选择,不像以前要逐一检查。

    “其实,五官跟能不能优生优育关系不大,两口子只要看得顺眼就行。从整体上看,我国婚检是越来越人性化了,也更科学了。”杨医师笑着说。

    性病检出率逐年上升

    萧山的王先生谈婚论嫁时听女方说她不会生育,王先生表示不在意,以后可以抱养小孩。但女方在省妇保医院婚检时,却查出性器官发育畸形,不能过夫妻生活。王先生犹豫了,最终选择放弃。

    像王先生这样被婚检“泼了冷水”的人不在少数。据省妇保掌握的2001年婚检统计数据:全省婚检男性302562人,女性303163人,查出有疾病的男性为47532人,女性是40788人,其中有性病的男性为1289人,女性1433人。男女平均疾病检出率为14.58%。“尽管我们还没有80年代婚检查出的性病人数统计表,但据我们的经验,性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杨医师说,“前几天,有个女的怀孕五个月,来婚检查出感染了梅毒。”

    在杨莜英医师的案头,2000年-2001年的《杭州市婚检门诊特殊病例会诊单》显示,有141人患有性病、先天性心脏病、弱智等。

    “这些人如果不婚检,极有可能将这些疾病遗传感染给下一代。”杨医师说,“我个人认为,不管是自愿或强制,婚检都很有必要,这也是对社会负责。”

    婚检医生考虑转岗

    目前婚检门诊情况并无异常,但婚检医生今后的出路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从事婚检的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就算10月1日后自愿婚检的人少了,就凭这个职业资格,婚检医师也能很快转岗。”杨筱英说。

    “以后人们就算要婚检,也不一定在我们这儿。婚检门诊即使取消或合并了,我们还有自己的专业,日常门诊也能做,总不会失业的。”下城区妇幼保健院婚检门诊主任陆志英也比较乐观。

    在下城区妇幼保健院,近期每天有八九对新人婚检,即将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现在看来对婚检人数并无太大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层婚检医务人员没有感受到压力。

更多中药材
  •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