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龙牡五倍扑汗粉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本文报道在已有治疗小儿盗汗经验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文献以及临证筛选,确立了小儿盗汗外治的处方组成,并进一步研究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经临床疗效观察证明,龙牡五倍扑汗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止汗效果显着。

    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渐收为特征的汗出异常病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汗出量多,沾手湿衣等,常伴有烦热、心悸、体倦、乏力、消瘦等。而小儿盗汗又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证,且多因小儿内服汤药不方便而延误病情。龙牡五倍扑汗粉是在已有治疗小儿盗汗经验基础上,根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临床验证基础上筛选出来的处方,吸收化妆品中抑汗粉的制作工艺,选用的药物大都具有收敛固涩止汗等功效。多年来临床应用于小儿盗汗证,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止汗效果显著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1.制备工艺

    1.1处方组成:五倍子100g、龙骨、牡蛎各50g、赤石脂50g、麻黄根50g、防风30g、黄芪30g、白术60g、乌梅15枚、氧化锌50g、小苏打30g、精制滑石粉200g、植物香精适量。

    1.2制备方法:将处方中麻黄根、防风、乌梅、黄芪等中药采取水煎煮提取法,进行两次煎煮提取,时间约2h,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成稠膏状,适量乙醇沉淀,回收上清液得醇浸膏,加适量滑石粉作赋形剂混合均匀,烘干,研未待用;另将五倍子(去内含物)、煅牡蛎洗净后与龙骨、赤石脂、白术等一起烘干后粉碎过140目筛;将上两种粉未与氧化锌、小苏打、精制滑石粉混合均匀后过再过140目筛成极细粉未,并喷入适量植物香精,经紫外线消毒干燥后罐装即可。

    2.质量标准要求:

    2.1性状检查:本品呈灰棕白色的极细的干燥粉未,气清香,质地滑软疏松,色泽一致。

    2.2鉴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散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2.3卫生学指标参照《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7-87;

    2.4微生物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X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细菌总数≤1000个/g,霉菌总数≤100个/g,不得检出活螨、螨卵、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功效与用法:本品具收敛固涩止汗功效。主要用于小儿自汗盗汗以及多汗证。在睡前或平时汗多处喷涂之,也可用绢布包粉扑之。一个月为一疗程。

    4.临床疗效观察:

    4.1一般资料:观察100例盗汗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6个月,其中<1岁8例,1-2岁33例,3-12岁59例,病程最长的二年,最短的一个月。全部病例均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自汗盗汗项下的要求确诊。

    4.2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汗止,其它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盗汗及其它体征无变化。

    4.3结果:在100例中,治愈56例,占56%;有效42例,占42%;无效4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5.讨论:

    5.1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在治疗中,其治则、治法与成年人有别,在用药方面也应该有所讲较。小儿龙牡五倍扑汗粉是根据中药药剂学散剂原理,利用现代中药提取手段,吸收化妆品中抑汗粉制作工艺精制而成的极细粉未,直接喷涂于小儿体表,因而更能保持原药物的性能,充分发挥其药效特点,而且安全无毒,使用方便,避免了小儿服汤剂困难的缺点。

    5.2《张氏医道》中谓:“盗汗是卫虚不能鼓其脉气于外,所以不能约束津液”,采用外治法治疗小儿盗汗,常常会收到满意效果,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明代医家李梃的《医学入门》中都有用止汗粉治疗盗汗的记载,小儿龙牡五倍扑汗粉由麻黄根、龙骨、牡蛎、乌梅、五倍子等具有显著收敛固涩止汗的中药为主,辅以益气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配以既有敛汗,又可滑润肌肤作用的药物滑石粉、氧化锌等,加上植物香精精制而成,其香味沁人心脾,既有明显的止汗敛汗和抑制汗腺非正常分泌的效果,又有滑润肌肤爽身等作用。

更多中药材
  •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