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对《中药新药治疗骨坏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商讨

    骨坏死疾病通常由于骨折、脱位、减压病、放射损伤、长期服激素、痛风、镰状贫血等引起,临床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最为常见。由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因较复杂,病程长,药物治疗有一定难度。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尤为重要。根据长期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观察,我们拟对《中药新药治疗骨坏死疾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与同行商讨。

    1 关于诊断标准问题

    《原则》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分期标准,是按其临床X线表现来分期的,分Ⅰ~Ⅵ期。根据临床治疗观察发现,药物对该病的保守治疗最佳适用期为Ⅰ~Ⅱ期。而从该病的病变过程看,处在Ⅰ期的病人,其临床X线表现不明显,如果单从X线改变上难发现病变,容易出现漏诊现象。所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应该增加如CT、MR等检查项目,并作为该病的诊断标准的依据之一。

    2 关于疗程的确定问题

    《原则》中将该病的疗程确定为3个月,据临床观察,一般病人通过3个月治疗后,其药物的疗效还难以完全体现出来。鉴于目前对该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应该增加对疗程与疗效关系的研究,如考察2个疗程是否优于1个疗程,以此来观察和评价药物的疗效。

    3 关于病例数的选择问题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领域的疑难病症之一,病因较为复杂,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而病人的来源较少,这就为该病的临床病例选择提出难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根据该病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对其病例数的选择应与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所区别(一般要求对照组100例,实验组300例),是否在保证临床研究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临床观察的病例数,而把重点放在提高单个病例的研究质量上。

    4 关于疗效判定标准问题

    《原则》中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和X线检查疗效判定标准。而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是以“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情况”为指标,这样只是考查了病人治疗后的状态,而忽略了治疗中病人症状的变化过程。实际上“疼痛”症状在股骨头坏死病人中有一自然的变化过程,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Ⅱ、Ⅲ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为明显,而在VI期,疼痛会自然减轻,这一因素在评定时应予以考虑。疼痛是困扰病人生活的主要症状,不是判定疗效的主要标准,必须参照X线情况。此外,《原则》对X线检查疗效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笼统,不具操作性。因此,在确定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时,既要考虑到病人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又必须参照病人的基线标准(Baseline)。在X线检查疗效判定中,还应考虑到骨小梁的变化、坏死面积的变化以及骨密度的改变等因素,可以通过作半定量或定量观察,如观察骨小梁的变化,从其生成→紊乱→规则→致密;观察坏死面积变化,从其维持不变→缩小20%以上→缩小30%以上等等,并借助图像分析仪来综合分析和评价X线的变化,从而真实地反映药物的疗效。

    5 关于合并用药问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在临床上不排除有合并用药及按摩、牵引等综合治疗。因此,在评价分析药物疗效时,应当选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观察药物的疗效。

更多中药材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