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肺肝转移有优势

    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术后复发及肺、肝、骨和脑转移仍多见。《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3期报道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史清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开基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肺肝转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收治了一名36岁的女患者,该患者于2年前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半年,相继出现左侧乳腺、双侧锁骨上、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伴咳嗽、咯痰、气促。当地医院胸片示:右肺转移癌并胸腔积液。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未见效。入院时症见:精神疲倦,咳嗽,少痰,气促,右上肢疼痛,二便调。查体示:双侧锁骨上,颌骨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质硬,无触痛。右乳腺缺如。左乳可扪及6cm×6cm大小的肿块,质硬如石。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肋下未及。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胸片示:双肺可见散在分布的小结节影,大者如黄豆,小者如米粒,右下肺呈实影,上缘不清。诊为右乳腺癌术后双肺转移、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上腹部B超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性肝癌。血CA125示:86.4U/ml。中医诊断:乳岩;西医诊断:右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广泛转移。证属痰瘀互结,阻于乳络。治以化痰行气,软坚散结。处方:山慈姑、浙贝母、栝楼、王不留行、鸡血藤、莪术、半夏各15g,壁虎6g,薏苡仁30g,半枝莲、猫爪草各20g。日1剂,水煎服。配用中药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化疗3个疗程。紫杉醇150mg/m2,吡柔比星40mg/m2。化疗前口服地塞米松,肌注苯海拉明,静脉滴注西米替丁抗过敏和静脉推注枢丹针止呕。疗程完成后1个月复查:双侧锁骨上、颌骨下肿大淋巴结全部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上腹部B超示:肝内未见占位性病变。根据WHO制定的疗效标准,本例达到临床缓解的标准,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史清华等指出: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本例因肝郁不舒伤及肝脾,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日久成岩。治以化痰行气、软坚散结。自拟方中,猫爪草、浙贝母、山慈姑、壁虎、半夏、栝楼祛痰散结;王不留行、桃仁、鸡血藤活血化瘀;半枝莲、薏苡仁利水消肿;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王不留行还可引诸药达于病所。诸药合用,共奏化痰行气、软坚散结之效。西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实验研究表明:紫杉醇可诱导和促进癌细胞中微管生成,阻止微管正常生理聚集,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和纺锤体形成,进而阻碍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细胞凋亡。吡柔比星为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能阻碍核酸合成,两者配合常用于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特点在于:有抗肿瘤作用,可减少化疗的的毒副反应,能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作为化疗的增敏剂,并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多中药材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
  • 它分三种吧,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是克罗恩病,还有一种呢,肠镜经常打出这样的报告的,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症改变,结肠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肿啊,甚至有一点点渗血了,重的呢可能会有糜烂,这个就是结肠炎在肠镜下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呢,一般患者......
  •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