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戴思恭

    戴思恭,字原礼,号复庵,生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卒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

    戴思恭家传学儒,并数世业医。据《浦阳建溪戴氏宗谱》记载,自第14世行医始。戴思恭为第18世,除第16世无人行医外,第15世、17世均有人业医,父戴士尧是文学家戴良之兄,早年弃儒学医;弟思温,字原植,号益斋,亦以医名。戴思恭从小就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博学广纳,勤奋向上。元至正三年(1343),戴思恭与弟思温随其父徒步到义乌,一同拜在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震亨(字丹溪)门下,当时受业于朱门的弟子有很多,由于戴思恭颖悟绝伦,刻苦好学,所以最受朱氏的赏识,得到的传授最为精深。其父不幸早卒,其后戴思恭学成回乡,以其高明的医术闻名于江浙一带。戴氏还从罗知悌学过医。

    明朝洪武年间,戴思恭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由于他的疗效特别好,所以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看重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朱元璋得病而久治不愈,下令逮捕医官,唯独慰勉戴思恭说:“你是仁义人,不要怕。”仍重用他。不久,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将诸侍医治罪,独提升戴氏为太医院史。到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以老辞归乡里。三年后再次被征召入朝,因他与当时的皇帝朱棣有旧交,并为他治愈过寄生虫病,所以免去了他的跪拜礼,年底又告老还乡,十天后病逝,享年八十二岁,葬于浦江独秀山。戴氏一生尊重丹溪,去世前,“犹不忘祭奠先师之墓”。

    与戴思恭同乡同时代的宋濂的《宋学士文集·翰苑续集》中,有多则其医案记载。

    戴思恭的叔叔戴仲帝六月患大热,面色发红口中说胡话,身上发红斑,其他医生投以通腑攻里的泻下剂大承气汤,而身热更高了。思恭诊其脉后说:“左右手脉都虚浮无力,不是真热,张子和说过‘当解表而勿攻里’,此证与之相似,须用发汗的方法。”便用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等做为方剂,放置稍凉后喝下,出一身大汗而痊愈。

    松江有一个叫朱仲文的,秋季非常怕冷,常穿多重丝棉衣保暖,饮食必须热得如开水才能咽下。否则,即使是吃微热的东西也要吐出来。其他医生都辨其证为“脾胃虚寒”而授以“胡椒煮伏雌法”,每日吃鸡三只以温养脾胃,但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其病情不见减轻反而加重,戴思恭诊其脉后说:“他的脉数而大,且不虚弱,刘完素说过:‘火极似水’,就是这个道理,胡椒发阴经之火,难能助痰,只会加重他的病情,于是用大承气汤泻之,日夜泻二十余次,棉衣减半,再以黄连导痰汤加竹沥调服而痊愈。

    以上两案中都提出到了大承气汤,这是个通腑攻里的泻下峻剂,用于治疗因阳明腑实所致的发热、大便不通、腹痛、腹胀为主症的病证,医案一中患者虽表现为阳明腑实之证,但戴思恭诊其脉后认为患者的左右手脉都虚浮无力,不是阳明腑实的实脉,而似张子和所说的“表证”,于是投以附子、干姜等大热药而热息病愈。案二中患者表现为一派脾胃阳虚之证,但戴氏诊其脉后认为他的证候并非阳虚,而是阳热到了极点而格阴于外,故表现为阳虚阴盛的征象,而治以大承气汤峻下并用导痰剂善后而愈。两案中一似大承气汤证而反用一派大热药,而另一似脾肾阳虚证而用大承气汤,从中可以看出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深的医术了。

    戴氏曾为苏州朱子明的妻子治病,该妇常常长声喊叫数十声,反复发作,人们都认为是厉鬼附身所致,戴氏诊其脉察其证后,认为是痰闭于上火郁而发,于是投以峻烈的涌吐剂,吐出了许多胶粘痰涎而愈。

    又治留守卫吏陆某患病发烧,幻视见鬼神,手足掣动,其他医生予黄连清心汤无效,遂邀戴思恭诊治,他说:“这位患者形神疲惫而且面色无光泽,并非实热,而是虚热之象,当宗李杲的甘温除大热之法,即是《内经》中所说的‘损者温之’之法。”投以参芪等甘温之剂而转危为安。

    上述四例均属奇难病症,戴思恭在了解别的大夫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认真地诊察病人,掌握病情,特别是四案中有三案都特别提出到了脉象,脉症合参,辨证精当,大胆投药,无不应手奏效,其医术可见一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对朱丹溪的心法参悟最深,但也善于灵活运用河间、子和、东垣之长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所以其医名更甚。

    浦江宋濂学士,于《宋学士文集·翰苑续集》中撰文称赞戴氏医术高妙,非一般医生可及,文中认为:祖国医药学源于《内经》,以后直到宋代钱仲阳才发展了中医理论,中医学的再一次大发展是金元时代的张子和、刘完素、李杲诸家努力的结果。朱丹溪之学得之于刘完素,朱丹溪再传于戴原礼,长江以南的医学从戴氏始本于《内经》。从中可以看出戴思恭当时的医名。

    戴氏的著作有《证治要诀》十二卷;《证治要诀类方》四卷;《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戴氏的医学见解,主要是阐发其师朱丹溪的主张,他在丹溪学术思想指导下,往往能透过师承而加以发挥。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戴氏补充说:“气属阳,动作火”。并称“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丹溪谓:“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戴氏引申后,对六郁辨证及治法,都很精审。指出传化失常是致郁关键,在郁证中又以中焦致郁居多,深化了丹溪六郁之说。戴氏对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诸家说,俱深入钻研,择善而从,不拘一家,无门户之见。

    戴氏承丹溪之学而最得其传,对丹溪未竟之论予以补充、发挥,不愧为丹溪高足。其学术思想主要在于对气、血、痰、郁四者的论述。戴氏治病,能凭脉辨证,极为精确,处方用药,也极为高超。不愧为一“学纯粹而识深远”的医学大家。

    戴思恭传授弟子吴中王仲光,仲光曾孙观亦精医。

更多中药材
  • 脑子梗死出血,或者是又梗死又出血,先梗死后出血,先出血后梗死,怀着二者兼而有之,就会出现脑淤血,脑淤血如果是急性期吸拉栓溶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到不了医院,时间长都过去了。那么剩下脑梗死,脑出血,中医就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最著名......
  • 一:脾胃虚寒的人,用红糖生姜大枣茶二:女性肝郁脾虚,乳房胀痛,可以选择玫瑰花茶三: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可以选择呢枸杞菊花茶四:容易失眠心烦的人,枸杞百合茶五:饭后消化不了,容易食积,可以选择山楂陈皮茶六:秋冬干燥,咳嗽有痰,可以选择陈皮罗......
  • (四宝粥)它的成分是桂圆,红枣,山药,薏仁各25克,糯米100克,用温水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熬煮,用冰糖调味即可。桂圆和红枣都是补益身体的上好佳品,有补血安神的疗效,但是如果服用过多,也容易导致胀气上火这样的症状,薏仁可以健脾利湿,解腻去......
  • 很简答黄芪15克,当归3克,大枣5枚,保温杯加水泡茶饮用,能够帮助人把气血慢慢的补起来,如果还先有体寒,可以再加上三片生姜。如果容易上火的可以加上10克的麦冬来进行调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身脾胃不好,湿气重或者有气滞血瘀的朋友,还......
  •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月经提前了一周以上,这就叫做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呢,一般情况下也也主要由血热或者是血虚造成的。血热,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就是湿热,一种是虚热。实热主要就是有一些上火的表现,比如说便秘啊,口干舌燥,面部长疮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