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食调理急慢性咽喉炎

    秋天气候由湿转燥,燥邪侵袭人体,会使人们感到咽痒喉燥,尤其是受凉感冒后出现急慢性咽喉炎的咽干、咳嗽、痰粘等症状。另外,用嗓不当,受凉后护嗓失职等,就会染上“嗓音病”。

    护嗓的养生方法是:注意早睡早起,衣着暖和,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防感冒病毒侵袭咽喉。

    实热证应以清热泻火为主

    一旦得了咽喉病还是应当选择合适的中药。如果出现热火上炎的实热证,如口干咽燥、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可选用冬凌草片、六神丸和万应胶囊。它们都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适合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和咽喉炎。如扁桃体肿大、腮腺炎和急性咽喉炎,可选择组方中有板蓝根的喉疾灵胶囊和喉症丸。食物可选用菊花、橄榄、萝卜、雪梨、甘蔗。

    伤阴声嘶,治宜发声益气

    嗓音病如属虚证,出现口干咽燥伴声音嘶哑,多选用养阴、生津、润喉的中药,以达到滋阴润喉、益气扬声的目的。常用中成药为黄氏响声丸、金果饮、金嗓子喉宝,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和生脉饮。食物中的萝卜、荸荠、青津果、百合、银耳也可以辅助治疗。有些病人一出现咽喉疼痛就用牛黄解毒片和黄连上清丸,其实这是一个治疗嗓音病的误区,因为上述这些药可以清热泻火,对于前面提及的热火上炎实热证型的嗓音病是相宜的,但如咽喉慢性充血,属虚热证的嗓音病,长期使用泻火药反而会伤阴化火,甚至损伤脾胃,导致胃纳呆滞,大便溏薄,甚至腹泻。如教师和演员大多属用嗓过度、耗伤正气、中气不足引起的声嘶嗓哑,此时应予养阴补气,每日可用生晒参2-3克,太子参4-5克共煎服,剂量不宜太大,因为补气太过,反易生热。同时加服一些健脾助消化的山药、白术,如果没有胃溃疡,还可以加一些生山楂。这样益气不碍脾胃,可以治疗伤阴声嘶的嗓音病。要指出的是,如果舌苔白腻或黄腻,就不适合服生晒参了,此时可吃一些米仁汤。

    嗓音病属淤,应予活血化淤

    用嗓不适、用嗓过度常出现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嗓音病,它不仅好发于职业用嗓过多的教师、演员等,也会出现在会闹小脾气的孩子身上,常见声带充血水肿、增厚,声音嘶哑程度可因小结、息肉大小、部位而异。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金嗓散结丸、金嗓开音丸和金嗓清音丸。它们的作用是活血化淤,养阴清肺,化痰利咽。中药成分除了各有侧重外,它们共同含有清肺开音的木蝴蝶。除了以上中药外,还可选用丹参片、三七片和银杏叶片等,食物可选用紫菜、鲜藕。

    肺肾阴虚,治疗重在补肾

    慢性咽喉炎多有“久病及肾”,所以,嗓音病多属肺肾阴虚,治则为滋肾养阴。肾为“先天之本”,它主宰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全过程,中医将肾称为“声音之根”。现代医学证实,人的下丘脑内存在着控制腺垂体激素分泌的各种因子,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通过长、短反馈控制全身的靶腺和靶器官,精确地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一个人的声音从童年、青年、中年,然后进入到更年期、老年期以及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嗓音都会发生生理性的变化。嗓音的变化均与肾精作用密切相关,嗓音的变化与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临床证实补肾的中药常常能对变声期、老年期嗓音病有效。对于这些生理性的嗓音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养阴补肾的中成药,在平时的食物选择中,可选用核桃、芝麻、黑木耳和枸杞子等。

更多中药材
  •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