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本身组织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病理变化轻者表现为水肿,重症可出现坏死和出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见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痛,且多呈阵发性加剧,伴有发热、恶性、呕吐,少数尚有黄疸,严重者可有休克或腹膜炎等表现,体检腹壁虽紧张但无板样强直,上腹部有压痛点及反跳痛,肝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少。腹腔如有继发性感染,可出现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胆道疾病、暴饮暴食、酗酒、肠寄生虫、高血脂症及十二指肠病变等。此外,手术创伤也累及胰腺引起急性炎症。受寒着凉,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原因。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尿或血清淀粉酶的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如超过500单位(Somogyi方法测定)即可确诊。尿淀粉酶一般常在256单位(Winslow方法测定)以上。淀粉酶肌肝清除率比率正常值平均为3.1%,急性胰腺炎时可增加3倍。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中正铁血白蛋白呈阳性,血钙测定降低。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镇痛解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方法,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较为严重。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脾心痛”、“腕痛”等范畴。胰腺与肝胆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功能属于肝脾两脏,当肝、胆、脾发生病变时,也可发生本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克脾,使脾胃升降失司而发病。暴饮暴食,特别是嗜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积滞于中,酿湿化热,邪热食滞互结,可形成阳明腑实证;湿热蕴蒸肝胆,尚可见到黄疸。此外蛔虫内扰,窜入胆道,使胰腺的津液不得外泄,蕴结而发病。总之,本病的病理主要是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胆,脾胃实热按八纲辨证属阳证、里证、热证、实证。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345例,全部治愈。临床症状缓解平均为2.5天,其中68例发热病人退热平均为3.5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最快者1天,最慢者5天,疗程最长者12天,最短者3天。

更多中药材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