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

    临床表现:1、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2、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不适。严重者可有糜烂、脓性分泌物,可影响到嘴唇功能(粘连后不能张开)。

    具有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剥脱性唇炎在临床上分几型

    ①光化性唇炎

    以下唇的唇红部糜烂为主要特征,唇部不同程度肿胀,轻者具有淡黄色渗出液,痴皮颜色较浅;重者则有溃疡形成,出血而形成血痴。病情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日或更长的时间。患者常感到局部灼热、疼痛、干燥,唇部活动受到影响。

    ②干燥脱屑性唇炎

    此型慢性唇炎以唇红部干燥脱屑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纵裂沟,如果裂沟较深,可以出血,形成血痴。患者因为感觉唇部干燥、疼痛,所以常常习惯用舌头舐唇加以湿润,谁知反而愈舐愈严重。

    ③腺性唇炎

    是由于唇部黏液腺肥厚、肿大而引起。患者常常具有局部肿胀、麻木的感觉。翻开肿大的唇部,可见唇内侧黏液腺导管口微红,有稀薄的或脓性黏液从导管口渗出,呈小水珠状。

    ④肉芽肿性唇炎

    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人,以上唇多见,唇部呈弥漫性肿胀,颜色正常,扪之较软。该病易反复发作,而且复发后肿胀较前一次加重,如此而成为持久性的肿大。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慢性唇炎之外,其他一些口腔黏膜病在唇部也有所表现,如慢性盘状红斑疮、狼疮糜烂型扁平苔藓、多形渗出性红斑。这几种病在唇部均可表现为糜烂、出血结痂,给诊断造成困难。此时应应首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有些病程的特征清晰可见,如果仍不能明确诊断可做病理诊断。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但对于迁延日久的慢性唇炎患者,则疗效不佳。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唇风”等范畴。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各型唇炎180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75例,好转5例。

更多中药材
  •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