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决定于溶血过程的急性或慢性。急性者起病急骤,伴寒颤、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腰背肢体酸楚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衣竭。有严重贫血及黄疸,常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慢性者起病缓慢,常伴有疲乏、头晕,活动后心悸气促等一般贫血症状。有轻中度贫血及黄疽,肝、脾肿大。长期慢性溶血可继发胆结石及肝功能损害。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两方面。前者多与遗染因素有关,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者可见于细菌性感染,寄生虫病(如疟疾)、铅中毒及蚕豆病。

    本病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血象特征是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为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清非结合疸红素及黄疸指数增高;粪胆原及尿胆原排泄增多等。为明确溶血的原因,需作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诊断性试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应尽量除去原因。严重者可适当输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可行脾切除手术。蚕豆病输1-2次血即可好转,但日后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或再吃蚕豆,以免复发。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黄疸”、“虚劳”范畴。脾胃功能不健,不能生化气血,气血虚而难复,则有头晕,疲乏、活动而心悸气促等贫血症状,严重者肾阳不振,阳不生阴,以致阴血不能生长。脾不健运,水湿停留,郁久化热,湿热熏蒸,胃浊上逆引起恶心、呕吐、发热、寒颤。湿热交蒸,胆汁外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黄疸日久,湿浊蕴聚气血不和,故肝脾肿大。治疗上必须先清热利湿,然后再益气健脾补肾。

    [临床疗效]治疗20例,痊愈1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

更多中药材
  • 那么在中医看来,这种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的范畴。那么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绞痛啊,心肌梗死,关系是密切的。从中医的病机来看胸痹,那我们从......
  • 总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气短,爱感冒的临床表现,又有头晕耳鸣,脱发,失眠多梦,女性可见月经量少这样的血虚之象。这种临床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不足了,那怎么来治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气血两虚的治疗其实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气血双......
  • 痰湿体质发生多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这种脏腑多则之于我们常说的肺,脾,肾和三焦了。这种情况下所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神疲、乏力、体重、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厚腻。那么下面我就要给大家讲一讲常见的几种痰湿体质的问题了。那么哪几种呢......
  • 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患者来描述自己,可怕冷了,同时大便还不成形,稍微吃点凉东西就出现了腹泻之症。这种情况下,这个患者还会告诉你,他可累了。你再仔细看看,患者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象可见沉缓之象,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
  • 女, 35岁,自述脘腹胀满不适,食少纳差口淡,只有恶心的临床表现,自觉身体沉重。大便的情况呢,患者的描述是大便溏薄,再来就诊的时候再详细问了患者,除了有这样临床表现,我们看到的舌脉,舌苔白厚腻,脉是一个缓的,那这个病人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