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乾隆养生法之探究(三)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内耳及外耳两部分,现代医学认为,耳能听到声音,主要靠内耳中的鼓膜来传播,耳本身不能动,但鼓膜老是不动,就极易老化,听觉也随之慢慢失灵。内耳除了司听觉外,还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如内耳的“迷路”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平衡失调,出现“旋转”症状,医学上称“内耳眩晕症”,也就是习惯所说的“美尼尔氏症”。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与全身各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早在远古黄帝年间的《灵枢》篇中就提到“耳为宗脉之所聚”,中医古籍《卫生宝鉴》一书中还提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

    干隆所说的“耳常弹”,大概就是通过常弹耳达到通脏腑、调气血的功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其实在乾隆之前已有许多医学家就采用自我耳部按摩来防治疾病,如《养生书》中就有“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令,以防聋聩”。《景岳全书》中也谈到“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耳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揉,随捺,随放或轻轻摇动,以导其气。”乾隆正是基于这些先贤之法,再结合自己的养生心得归纳出“耳常弹”的真谛。

    中医“肾主骨”、“肾开窍于耳”的理论,阐明了耳与人体的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充则耳充。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在不断的衰退,而听力自然而然的减退,最后出现老年性的耳鸣、耳聋。根据耳部经络与脏腑、经络与血脉的相关理论,采以“耳常弹”,一方面有延缓老年人耳聋、耳鸣的提早出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耳常弹”对所有人群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弹耳”的具体方法是:用两手掌心紧紧地按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然后用两手中间三指轻轻扣击后脑部24次,或将两手食指各压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向下滑弹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按住耳孔,再骤然放开,可连续开闭放12次。在弹耳时要自始至终闭目养神,手法由轻至重,只要长期坚持做,就可起到祛风通络、开窍益聪、泻肝明目、强壮元气等多种功效,对防治耳疾及全身保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更多中药材
  • 一、脚气频发,体内湿气太重的时候,湿气容易聚集在身体的下部,湿气重的时候,体内的湿邪就常沿着经络下至足底的部位,从而引起脚气病。二、便溏如水,湿气重的人大便的形态一般都不正常,夹带一些没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烂软如泥,气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
  • 空腹吃水果伤胃?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空腹吃水果,感觉空腹吃水果会伤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水果容易消化,而且含有的果糖基本都偏中性,空腹吃也不会伤胃。但是要注意,空腹吃水果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凉的,这样可能会伤胃。......
  • 吃什么不等于长什么,吃肉不等于长肉,吃素不等于你就会变瘦。比如面条、米饭之类的都是素食,只吃这些是不会变瘦的,相反还容易变胖,而且营养也跟不上。因为素食里面的一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被我们吃进去之后转化成了糖,然后这么多的糖堆积在你的身体,你......
  • 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强壮,身体素质较好,抵抗力较强,没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此时不易发生感染。若针灸后几个小时后进行洗头,且洗淋浴,流水时间较短,尤其是男性患者,头发干得比较快,此时洗问题也不大。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若头发过长,且洗头时间......
  • 针灸痛不痛?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在针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特别是在进针,也就是用针灸针刺破人体的表皮,把针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的过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会控制在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当进针之后,通常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