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药品“防暑”保管有讲究

    盛夏天气炎热,人容易中暑,药也会中暑吗?答案是肯定的。小到家里瓶瓶罐罐的片剂、针剂、膏药,大到珍藏多年的名贵人参鹿茸等中药材,受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影响,如果不注意储存方法,常常容易变质、生虫、发霉。给家里的药品防暑其实就是将各种混放在一起的药品分门别类,妥善储存。

    据西安市药检所主任药师谢志民介绍,中药材最怕生虫受潮。家里珍藏的名贵中药,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麝香等,夏季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生虫、受潮。因此,必须在低温环境下隔绝空气贮存,家庭最常见的保存方法就是把它们晒干后,分别用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密封,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储存。

    比如人参,首先把人参盖上白纸晒干,盖白纸的目的是防止人参变色,晒干后放入塑料袋,并放入2-3粒花椒防虫,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但是不能放入冷冻室,以免人参冷冻变质;麝香特别容易受潮,香气特别容易挥发,所以要放入玻璃瓶,并用蜡封口,再放入冰箱保存;冬虫夏草和人参一样晾干后,装入密闭塑料袋,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一些易生虫的中药材,要仔细检查是否生虫,如果生虫,要把虫剔除干净后,并晒干放入密闭塑料袋保存。

    除了储存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外,很多人由于家里有人常年服用中药,为了图方便常常一次抓很多服中药放在家里,或是请药店代煎很多袋药拿回家慢慢服用。这种做法在夏天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煎好的中药,即使放入冰箱保存,放置时间一长,还是容易出现沉淀变质,影响药效和患者健康。因此,夏天如果请人代煎药,最好一次不要超过五六袋。

    西安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刘永忠则对西药的保存方法进行了介绍。夏季的连续高温,常常会影响西药的化学成分,使一些成分出现不稳定。例如一些胶囊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甚至整瓶粘在一起。一些针剂、口服液在炎热的夏季也容易出现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一些冲剂和糖衣片剂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一些药膏会出现酸败、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变质。因此,了解各种剂型的储藏条件,按照储藏条件来存放是很必要的。例如说明书标明常温储存是指10-30℃储存,冷储存是指2-10℃储存,凉暗处储存是指在避光且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阴凉处储存是指在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

    常见的维生素C等怕光药品注意避光保存,胶囊、冲剂、栓剂等制剂则应注意防热保存,除此以外,各种散装的西药要注意分别放入密闭的玻璃瓶,内服药和外用药不能放在一起,否则容易串味。

    很多人认为药品就是要冷藏,因此一到夏天一股脑把所有的西药全都放入冰箱冷藏,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很多药不宜放进冰箱。生物制剂如胃蛋白酶、胰岛素、人血白蛋白等,对热特别敏感,应放入冰箱冷藏;滴眼液、洗剂等外用药品也最好放入冰箱。不宜进冰箱的药品主要有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外用的乳膏,因为大部分糖浆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导致药效降低。而乳膏温度过低可引起水油分层,影响软膏的均匀性与药效,这些药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更多中药材
  • 我们正常的是肝肾气血充盈呢,到更年期时候,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的话,就肝脉不足,会导致这个肝经有淤堵的情况,就脾气比较大,就这个肝主疏泄的功能得到了破坏。......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