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价值背离的副作用

    有媒体称,现在的药市经营如同股市一般,“炒作”已成为众多拥有雄厚资本的药商经营的新手段。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各种中药材价格如同前段时间的股市疯狂上涨,但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终端环节用于配方的饮片质量却在下滑,难道市场只是“虚牛”?

    药材价升饮片质降

    记者近日在各大中药店听到的,是消费者对中药价格上涨的一片嘘声。

    独自在北京打拼的李小姐在一家汽车网络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压力大身体吃不消,母亲就交代她平时要多煲汤进补,因此,李小姐经常光顾药店买些中药材回来煲汤。

    “也不是太懂,一般就用当归,有时候上火咽炎犯了就加点金银花川贝什么的。”提起价格,李小姐说,“最近是涨价了。当归从120元/千克涨到了150元/千克左右;野生金银花也从每千克五六十元,涨到了90元/千克左右。其他的像这些极品冬虫夏草就更甭说了,价格高得简直不敢看。”

    同时,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买的中成药药效却好像不如原来那么有效了。

    业内人士则称,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某种中药材的市场价格一旦上涨,终端环节用于配方的饮片质量就会明显下滑。市场价位上涨到一定程度,某些药房药店用于配方的饮片质量就会很糟糕。

    “炒作”还是他因

    据了解,中药饮片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武器,其价格的上涨与下跌,是由供需缺口决定的。而近些年来,某些中药材并未出现大的供需缺口,市场在商家联手囤货居奇的操纵下,一些中药材却一直在高价位上运行。

    专家指出,从生意的角度看,生产经营者看准市场切入点来投资获益无可厚非,但中药材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于防治疾病的,人为“炒作”操纵使某些中药材品种背离价值规律的暴涨现象,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药材价格暴涨导致的副作用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专家分析,这种由庞大资金构筑的“垄断型”经营方式,造成一些区域范围种植少、野生品种产量日趋减少、临床使用量大及需求骤然上升的品种超越了自身价值而无限上涨,被人为驾驭的背离价值规律的品种每年都有。

    另外,因为价格上涨是获利的最简捷手段,所以一些药农或生产商便不按药材的生长规律采收,而是提前收割药材,这种缩短药材种植期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药材质量和效果。

    目前中药饮片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价格欺诈等现象已越来越严重。专家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品成分用量不足,特别是一些较贵重的药材,有些生产厂家偷工减料;药材伪品充正品,如水栀子充栀子,莽草充八角茴香;价位上扬的中药多有不同程度的搀伪现象,如西红花中搀红花,龙眼肉中混荔枝肉,海金沙中混沙土,蜂蜜中搀白糖,全蝎、海马体内注有泥沙,鸡内金渗盐、糖,将淀粉、色素等用模具人工伪造冬虫夏草,将种植时间短的人参刻上纹路充当种植时间长的人参等;最可怕的是,不按炮制规范生产的中药饮片充斥市场,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的疗效和群众的用药安全。

    因此,专家呼吁遏制中药材品种背离价值规律的暴涨现象及其导致的“副作用”刻不容缓!

更多中药材
  •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
  • 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有些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药材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疗效,麻黄桂枝汤就是由不同成份组成的一种中药,它对人的身体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
  • 大家一看名字,麻黄根和麻黄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嘛,名字相像的物种有许多,然而他们有时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就像麻黄根和麻黄两者的功效截然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能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