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材生物农药研究成果转化有政策瓶颈

    “哈茨木霉T23”———今后,这个拗口的药名可能会被很多四川药农熟悉。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防治川产药材“麦冬”根腐病的一种生物农药,在三台县进行3年的示范推广后,24日通过专家组验收。

    三台是东南亚最大的麦冬产地,全县常年种植有2万余亩麦冬。麦冬的根部块茎深植于地下,容易受到有害菌污染,造成根部腐烂、减产。喷洒农药,很难对根部起效。

    省农科院经作所经数年研究,从土壤中提取一种对抗根腐病有效的“好菌种”哈茨木霉T23,制作成一种粉状的生物农药。专家组验收结论,该农药对麦冬根腐病防治效果达到72%以上,麦冬增产18%以上,优质商品率可提高20%以上,同时无毒无残留。实验还证明,该农药对川芎、花生、瓜类等植物根腐病同样有效。

    “这个项目成功,最大意义在于,终于有了专门针对中药材的生物农药。”省农业厅经作处副处长张红非参加了验收鉴定。据她所知,此前全国几乎没有用于中药材的专用农药,施洒在中药材上的农药基本是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存在残留现象。

    眼下,“哈茨木霉T23”最伤脑筋的问题就是成果转化。根据现行农药登记规定,每种农药只能针对一类植物病变进行登记,如果用防治麦冬登记了1次,防治川芎就要登记第二次,以此类推,而每次登记费用为数十万元。

    麦冬的种植面积有限,全省约5万亩。以每亩用药1公斤/年计算,建一条年产5万公斤的生产线就可以满足需要。而售价10多元/公斤的农药,企业肯定没有研发生产积极性。张红非分析,“这就是中药材等‘小作物’专用农药很少见的原因”。

    目前,科研人员寄希望于政府加大对该类研究、生产的扶持或补贴力度,也希望建设一套专用于中药材的农药登记体系。

更多中药材
  • 1、病史肺癌早期常无任何不适,诊断较困难,出现明显症状及典型体征时往往已届中晚期。约80%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能手术的病例极少。咳嗽和吐痰常为肺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无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也可伴有较多脓痰。咯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简称肺癌。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至少有35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
  • 1.吸烟50~6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确立了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在70年代国际肿瘤会议上已肯定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率呈正比。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重度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核......
  • 有很多肺癌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都十分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肺癌会不会传染。的确,这个问题是需要弄明白的。病人和家属可以放心,肺癌不是一种传染病,不会通过日常的接触等行为进行传播的。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肺癌能不能传染给别人?下面看一......
  •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属于中医中“肺积”的范畴。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