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药方剂

    藏药剂型有散剂、丸剂、膏剂、汤剂、浸膏剂、药油剂、药酒剂、煅制剂等。

    散剂

    分为内服散、外敷散、煮散和汤散。常用散剂举例如下:

    以冰片为主的七味散:冰片、牛黄、白檀香、红花、藏黄连、藏茵陈、竹黄,以白糖水冲服。治紊乱热症、背痛。

    冰片九味散:冰片、檀香、竹黄、红花、熊胆、藏茵陈、大株红景天、藏黄连(免耳草)、紫草茸。以白糖水冲服。治经脉传导性热症、紊乱热症、胸痛、痰液带红黄色或烟汁色。

    檀香八味散:白檀香、红花、竹黄、小豆蔻、大株红景天、岩白菜、葡萄、甘草。白糖水冲服。主治肺热脓痈。

    诃子十味散:诃子、小豆蔻、藏茵陈、岩精、山矾叶、白刀豆、茜草、侧柏叶、紫草茸、红花。主治外伤引起的肾病,尿闭,腰痛不能伸直,肾腑热症。

    熊胆七味散:熊胆、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穆坪马兜铃、香附子、川乌、矮紫堇。白糖水冲服。主治外伤引起的肠道瘀血,胆热症。

    石榴八味散:石榴子、香旱芹、藏菖蒲、铁线莲、小米辣、硇砂、芒硝、光明盐。主治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所致的腹胀腹痛、呃逆、胃痞瘤、上吐下泻、寒性尿闭。以上各方中药物均为等量。

    丸剂

    有水丸、糊泛丸、浸膏丸、酥油丸、药油丸等种类。现举例如下:

    大鹏五味丸:乌头、麝香、广木香、藏菖蒲、诃子。以童便制丸至梧桐子大,睡前服,第一日服五粒,第二日七粒,自第三日起每日服九粒。主治胃痛、虫病、咽喉疾病、疫疠,尤其对黄水病、麻风病效果尤佳。

    大鹏六味丸:上方加安息香,制法同。主治喉蛾、疫疠、炭疽病。

    木通七味丸:藏木通、小豆蔻、螃蟹、干姜、荜茇、胡椒、硇砂各等量,以红糖炼丸。主治胃寒、肾寒、肾虚腰痛、尿道刺痛。

    膏剂

    药物细粉加上不同的粘合剂配制成糊状,服用时以温开水化服。或制成软膏,以不粘手为度,服用时搓成小丸吞服。如:

    黄葵八味膏:黄葵、诃子、竹黄、红花、小豆蔻、甘草、芦狄、铁粉各适量。以白糖和鲜酥油配制。主治肝热、肺热、肝肺陈旧热。

    藏茵陈六味膏:藏茵陈、波棱瓜子、青木香、川乌、荜茇、马兜铃,以蜂蜜配制。主治赤巴型肺病、酒醉、呕吐胆汁、头痛。

    石榴十味膏:石榴子、秦皮、小豆蔻、干姜、荜茇、胡椒、红硇砂、广木香、小米辣、蒺藜。以红糖配制。主治浮肿、严重龙病、寒性肾病、寒性肠道疾病。

    诃子十味膏:诃子、紫草茸、藏紫草、茜草、竹黄、红花、小豆蔻、芦狄、甘草、大株红景天。以白糖、鲜酥油配制。主治肺脓肿、肺空洞,痰液粘稠腐臭、咳喘。

    浸膏剂

    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至规定的标准。每一克相当于生药2-5克。可单味服用,也可和其它药配伍使用以及作为丸剂、膏剂的配伍粘合剂。如独一味膏、黄精膏、沙棘果浸膏、翼首草浸膏、矮紫堇浸膏等。

    药油剂

    系指以酥油、植物油、动物油经炼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细粉制丸、制膏或单味服用。

更多中药材
  • 古时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认为是为了表示女孩子很宝贵,所以用千金来形容;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千金这个词,而是和千金类似的名字千金子这味中药;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吉林、辽......
  • 一提到中草药,很多人都说自己是“药盲”,往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字或词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千金子与水稻的区别就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的功效;......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