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医药典籍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 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个药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药物有127味,其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如螃蟹甲、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大半为高山植物,绝大部分至今仍使用

    (三)《四部医典》(12世纪),玉妥.云登贡布编著。收载药物1002种,方剂400个。

    (四)《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载药物1400种。

    (五)《晶珠本草》,帝玛尔·丹增彭措(1673~1743)所著。收载药物2294种,其中植物药1006种,动物药448种,矿物药840种。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

    (六)《正确认药图鉴》,绛久多杰(18世纪后叶)著。图文并茂,收载药物580多种。

    《晶珠本草》和《四部医典》

    纵观藏医药历史,藏医药学著作有二百余部,其中《四部医典》与《晶珠本草》是两部杰出的代表作。现简要介绍如下:

    《四部医典》,又名《居悉》,藏医学的主要医典。相传为玉妥.云登贡布编著。但据《玉妥.云登贡布》记载,又说此医典是译师白若杂纳翻译的作品,云登贡布对它进行了补充和注释。目前见到的几种版本,已不是原版本了。相传在十一世纪时,云登贡布的后裔玉妥.萨玛吸收《月王药珍》的精华,对《四部医典》的内容作了进一步充实。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著名学者第司o桑嘉曾对《四部医典》进行了校对和修订;十三世达赖喇嘛时,又组织人员对《四部医典》的文字进行修订。

    《四部医典》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藏医学。前苏联艺术家出版社曾出版《藏医图集》,他们认为《四部医典》和《藏医图集》是举世无双的藏医文献,对它所引起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

    《四部药典》图谱

    藏文版《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协称》或《资玫协称》,是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 丹增彭者所著。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的功效进行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之部,以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境、性味、功效予以叙述。全书分上、下两部,即上部13章总论,下部13章是分论。根据药物来源,生境,质地,入药的不同,分为13类,即每章讲叙一类。分别是:珍宝类药166味;宝石类药5940味;土类药31味;汁液类药150味;树(茎、干、枝)类药182味;湿生草类142味;旱生草类药266味 ;盐碱类药59味;动物类药448味;作物类药42味;水类药121味;七类药11味;炮制加工类药82味。以上共载药物2294味,这是历代藏医药典籍收载药物数量最多的典著。这本书对药物的分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至今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上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晶珠本草》总结了历代本草之精华。从现在了解最早的《月王药诊》开始,至《四部医典》、《甘露八部》、《药性广论》、《蓝琉璃》、《药物大全》等书中记载的药物均全部载入。

    作者对收入著作中药物都经过考证,因此每种药物都记载别名和出处。且对药物性味功效具体化。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中虽然从理论上提出六味、八性、十七效,但没有在具体药物上予以体现。而《晶珠本草》中每种药物都讲叙了味、性、效及其用药的注意事项,这就给药物学增添了具体内容,更为学习药物学的人指明了用药的道理所在。《晶珠本草》所载药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高原特色,如绿绒蒿,獐芽菜、虎耳草、雪莲花等等。这些药物均系藏医所用。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