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良药太苦口应该怎么办?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有些药实在是苦得让人无法接受,尤其是中药汤剂,某些孩子更是会因为受不了这种“苦”而拒绝服药。无奈之下,家长就会往中药里加些糖,以此来减轻药的苦味。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占文教授说,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其实,只要使用一些小方法,就可以解决药苦难咽的问题。

    1.避免让药物过多地触及舌根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味觉反应源于整个舌头的味蕾。其实,舌头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别的分工。据研究,舌尖部的味蕾主要感受甜味,近舌尖的两侧主要感受咸味,舌后两侧感受酸味,舌根部则感受苦味。所以服用有苦味的药时,可先将药物放在舌尖,然后喝些温开水迅速咽下,或用汤匙直接将药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2.苦味汤药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摄氏度之间

    因为舌头的味感与温度有关。通常,舌头对37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尤为敏感,所以当药汤温度在37摄氏度时,感觉最苦,高于或低于37摄氏度,苦味就会减弱。当然,高于37摄氏度的汤药易烫伤口腔 黏膜及食管,所以中药汤剂煎好后,最好先凉一下再服。

    3.服用苦味中药宜快不宜慢。服药速度与舌头感受到的苦味多少有关

    药汁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服药后应该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当然,有些汤药若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配伍甘草、大枣之类的中药进行调和,以降低苦味。

更多中药材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
  • 它分三种吧,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是克罗恩病,还有一种呢,肠镜经常打出这样的报告的,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症改变,结肠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肿啊,甚至有一点点渗血了,重的呢可能会有糜烂,这个就是结肠炎在肠镜下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呢,一般患者......
  •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
  •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