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生姜的药用

    生姜的药用

    1药用功效

    姜是中药材之一,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散寒止咳的功效。多用于感冒风寒、呕吐、咳嗽、胀满食滞、腹泻、解毒等症。

    《别录》载:“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本草纲目》载: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随息居饮食谱》载:“姜辛热、散风寒、温中、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

    《本草从心》载:“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擦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中药大词典》载:“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哮咳、胀满、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民间谚语称“冬吃生姜,不怕风霜。”“晚吃萝卜早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可见姜的功用早已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姜作为随葬物。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很多方剂使用生姜。姜的应用源远流长。

    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兴奋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升高血压,发汗止痛。并有报道姜能在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物质过氧化物质歧化酶,抑制体内脂褐质色素的产生,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北宋诗人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和尚,已经80多岁仍鹤发童颜,自谓服生姜40年。可见生姜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生姜内所含的姜辣素能迅速激发细胞膜扰动,使细胞间水分蒸发,起到发汗解毒退热的效果;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扩张和中枢神经兴奋,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有温热感觉,起到驱风解寒的效果;姜辣素还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肠消化液分泌,并增加胃肠蠕动,故常吃姜制品能增进食欲,醒脾胃;姜辣素可以温肺暖胃,对老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虚咳嗽、头痛鼻塞、腹痛泄泻等甚为适用,故老年人宜多吃姜制品及加姜的菜肴,对健身祛病有好处。

    姜的温经散寒、破血逐淤的作用甚为显著。妇女产后气血虚亏、经冷淤血,民间常以生姜红糖汤内服,姜还可以作为艾灸疗法的药物,称隔姜灸,方法是取厚1cm左右姜片一块,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能有效地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并治寒性痈疽。姜还可以捣烂外敷,行气活血,驱淤散毒。

    姜的药用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干姜即将鲜姜晒干或用微火烘干的姜,炮焦者称为炮姜,又名黑姜。姜生用辛温,干用则性味大辛大热,入脾、胃、肾、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心腹冷痛,感寒腹痛,寒饮咳喘,风寒湿痹,霍乱冷痢,虚寒便血,虚寒闭经,精冷不育,虚阳外越等病症。

    此外姜皮味辛性凉,入脾、肺经,有行水消肿之功,临床多用于水肿、膨胀、癃闭等病症;生姜汁味辛辣性温,入肝、脾、肺经,有散寒温经,开痰下气之功效,临床多用于一些急性病证。

    姜常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以增强药效,如生姜加半夏更能有效地治疗呕吐和肠胃不和;加竹沥更能加强清热、祛痰;加竹茹更能益胃清热、降逆止呕。姜皮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组成五皮饮,适用于通身水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2食疗作用

    姜与各种食物配伍有良好的食疗作用。如姜加柿蒂、刀豆、红糖制成生姜刀豆饮,能温中下气、止呃逆、利肠胃,适用于胃寒呃逆、呕吐等症;姜加紫苏、红糖制成姜苏红糖饮,对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患者都报有效,还适用于孕妇感冒。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制成姜茶饮,可治腹痛、吐泻、急性肠胃炎;姜加饴糖制成生姜饴糖饮,可治脾胃虚弱及因寒邪引起的呕吐、胃痛患者;姜汁加蔗汁制成甘蔗姜汁饮,能利胃、止呕,适于胃虚呕吐的妊娠病人;姜和韭菜取汁加在牛奶中煮沸,制成姜韭牛奶羹,能温胃、健胃,适用于胃寒型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等;姜切开挖孔嵌入红枣煨焦,制成生姜煨红枣,取枣细嚼,可补脾、和胃、止呕,适用于虚寒性呕吐、胃痛病人。

    由汉代张仲景创立的生姜加羊肉、当归组合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我国有史载最早的一道药膳。至今还广泛应用,它的补虚温中、调和气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生姜能配制很多药膳。姜加大枣、糯米制成生姜粥,能暖脾胃、散风寒,适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清水、感冒风寒、头痛鼻塞、慢性气管炎的老年人。姜加糯米和葱、醋等制成的神仙粥,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消痰止咳的作用,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伤风感冒患者甚为相宜。姜加粳米、砂仁制成姜汁砂仁粥,能醒脾通滞、散寒温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患者。

    姜汁加牛肉、油、盐等煮汤浇在米饭上再蒸,制成姜汁牛肉饭,可补中益气、强筋健骨,适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溏泻,久泻脱肛,体虚的浮肿患者。姜汁加黄鳝、油、盐、葱等烧羹浇在米饭上,制成姜汁黄鳝饭,能补血健胃,适用于产后虚损、贫血消瘦等症。姜汁加黄豆、糯米、桔皮等炒熟研粉制成营养暖胃粉,吃时加红糖水煮服,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宽中下气、开胃行滞作用,适用于胃虚寒患者,常服可加强胃的功能。

    3禁忌

    姜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也不宜多食。特别是肺热咳嗽和胃热呕吐者忌用。因姜辣素能刺激肾脏,过多食用会引起口干、便秘,诸般热症都不宜用。《本草纲目》载:“食姜久,积热患目。病痔人多食(姜)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食疗本草》载:“姜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

    生姜素成分可以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粘膜,多食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因姜性质辛而疏散走表,故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者,痔疮等皮肤病和高血压患者忌多食姜。

更多中药材
  • 石决明大家应该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药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够帮助平肝去热,对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现在有很多的中医师,非常常用这种中药,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这些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自己应该要怎么样运用才是比较合理的......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