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腹泻简易方

    1.简易方

    (1)山楂炭10g,炙鸡内金4g,砂仁1g,共研细末,每次服1g,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

    (2)焦山楂、鸡内金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伤食泻。

    (3)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风寒表证不着、腹泻次数不多之偏湿泻。

    (4)苍术炭、炮姜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之轻症。

    (5)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每味用15~30g,取1~3味,为煎剂或制成合剂,每日分服。用于湿热泻。

    (6)地锦草、辣寥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湿热泻。

    (7)苍耳草根、凤尾草各30g,水煎服。用于湿热泻。

    (8)石榴皮10g,水煎加红糖,每日1剂。用于久泻无积滞者。

    (9)山药或芋头晒干,研成细粉,每次3~6g,开水调成奶糕状,每日3~4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薯蓣散:焙黄怀山药100g,砂仁5g,共研细末,每次服10g,加少量开水或葡萄糖水调成糊状喂服,每日2~3次,平日常服。用于脾虚久泻。

    (11)生葛根30g,绿茶2g,白糖20g,食盐0.5~1g(呕吐加生姜1~2片),煎水成300ml,代茶饮。用于久泻伤阴者的辅助治疗。

    2.中成药

    (1)保和丸:每次3g,每日2次。用于伤食泻。

    (2)纯阳正气丸:每次1.5~3g,每日1~2次。用于夏季中寒泄泻,腹痛呕吐肢冷者。

    (3)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1~2粒,每日2~3次。用于风寒泄泻。

    (4)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3g,每日3次。用于湿热泻。

    (5)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

    (6)附子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更多中药材
  • 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养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呢补血活血,所以日常补血养血,我们一般选用当归身或者全当归,所以说当归全身都是宝,但是当归补血我们一般要和补气的黄芪来搭配。因为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样补血效果才能又快又好,比如著名的当归......
  • 黄连这味中药最主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清心火,所以我们经常多梦的人吃黄连可以清心火,黄连苦口利于病。第二个厚肠胃,所以我们经常说拉肚子时候吃黄连,对吧?还有我们有个药呢,叫交泰丸,就是一个黄连和一个肉桂,一个寒的,一个热的,一个往下走的,一个往......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