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美国记者无意中点燃了针灸在美国的“星星之火”

    1971年中美关系已开始有改善的迹象。1971年7月,时任《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詹姆斯·罗斯顿(James Reston)被派往中国采访,中方原本想让他与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在北京“不期而遇”,但是基辛格却要求中方推迟罗斯顿到京时间。结果,罗斯顿夫妇被安排在广州参观了两天后才进京。

    罗斯顿到京3天后,中方在与他谈话时顺便告诉了他一条“小新闻”:基辛格刚刚访问了北京,中美双方将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于翌年5月前访华。罗斯顿马上意识到自己像是被蒙在鼓里,极有可能失去发布独家新闻的机会。忽然他感到腹部一阵刺痛,当晚他体温达39摄氏度。

    中方对罗斯顿的病十分重视,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当时更名为反帝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后第2天,罗斯顿出现腹部胀痛,据他回忆说:“该院针灸科的李医生在征得我的同意后,用一种细长的针在我的右外肘和双膝下扎了3针,同时用手捻针来刺激我的胃肠蠕动以减少腹压和胃胀气。针刺使我的肢体产生阵阵疼痛,但至少分散了我的腹部不适的感觉。同时李医生又把两支燃烧着的像廉价雪茄烟式的草药艾卷放在我的腹部上方熏烤,并不时地捻动一下我身上的针。这一切不过用了20分钟,当时我还想用这种方法治疗腹部胀气是否有点太复杂了,但是不到1小时,我的腹胀感觉明显减轻而且以后再也没有复发。”他在病床上写下了自己的手术和针灸治疗的详细经历,并电传回报社总部。1971年7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他的纪实报道:“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

    18世纪华工移民美洲后美国就有使用针灸疗法的记载,但只局限于华人社区,美国主流社会对针灸几乎一无所知。由于罗斯顿擅长政治时事报道,采访过从罗斯福到布什等数届美国总统和周恩来及赫鲁晓夫等各国领袖人物,还获过多项新闻大奖,在一般美国人心目中,这样记者写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极高的,因此,他的这篇纪实报道发表后,在美国引发了一场至今仍然热势不减的“针灸热”,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一件事。尤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总统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在华参观了针麻手术,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可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由此针灸更是轰动了西方,美国患者对针灸治病抱有了更大的希望。

    根据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会长李永明介绍,在“针灸热”刚开始时,每日有大巴士从华盛顿拉着患者到纽约找针灸医生看病,针灸师生意火暴,应接不暇,以至于诊室不够用而租下旅馆接待病人。针灸医师忙得只顾得给病人扎针,连取针的时间都没有,只好雇助手来拔针。

    罗斯顿在华与中医药“亲密接触”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只要是好东西,迟早都会被“识货”的人鉴别和认可。“好酒就是不怕巷子深”,无非就是卖得慢一点而已。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的疗效绝不是某些反对中医的人所贬低的那样,只是一个心理作用,而且只对少数中国人“有效”。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针灸热”的这个事实,给了这些反对中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更多中药材
  • 这个患者是一个王女士, 28岁,她的主诉便秘症状有十余年,这个患者是大便呢,平常是三五天一次,最近这患者发现呢,就是她有便意,但到厕所的时候就没有力气排出,爱出汗,气短,大便其实不是很干硬,成条形的,有时候会有黏滞不爽,有胃胀,有腹胀的一些......
  • 这个是临床上消化系统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糜烂性胃炎,比如说我们的常见的是胆汁反流啊,对我们的胃黏膜造成损害,可以造成这个糜烂性胃炎,具体来说,在胃镜下为什么称为?糜烂为什么有时候称为浅表,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浅表吧,他这......
  •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
  •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