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的用具

    针灸这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据大量古文献的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端倪甚至上朔到距今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砭石,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说文解字》释“砭,以石刺病也”。只有在新石器到来以后,随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才有特定形状的医用砭石出现。它是先民们用来剖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剌激身体的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的工具,是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砭石 简介: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

    砭石 简介: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玛瑙石叶 简介: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石刀 简介: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砭镰 简介:商代。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第14号墓出土。石质。长20cm,最宽处5.4cm。置于一漆盒内。经考证系当时的医疗用具。

    砭石 简介: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玉石针 简介: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砭针 简介:战国时期。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木召采集。铜质。长4.6cm,刃宽0.15cm。此针一端为针尖,腰呈三棱形;一端为半圆状刃。尖端用以刺病,刃端用以放血。这表明不仅医疗工具有了进步,而且人们已经懂得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某些病症。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更多中药材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
  • 中医的发展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中医在治疗疾病上面是属于标本皆治的。像西医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所以对于有些疾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药的禁忌问题。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吃中药的禁忌,就能......
  • 藁本,中药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Ligusticum sinense ),有中空而直立的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根状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和根状茎入中药,有散风寒、止痛等作用主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