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的降糖作用

    现在针对糖尿病的医药广告真是满天飞,其中很多都标榜是“祖传秘方”、“纯中药制剂,根治糖尿病梦想成真……”。在专科门诊就时不时能碰到吃了所谓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效名贵纯中药”致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这些“特效药”是啥灵丹,我们开始搞不懂,上网一查,才发现多半是被查处的打着中药招牌其实是加了廉价西药的假药。江湖骗子能屡屡得手,其实是钻了群众中医知识盲区的空子。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早有论述,《黄帝内经》、《备急千金要方》中都有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和方法,有许多治疗方法是西药所不具有的。但同时也要明确,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中医药的治疗。如1型糖尿病,血糖高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必须补充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而且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须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方法。西医的特点是疗效强而明确,尤其是降糖作用,中药无法比拟,目前尚未发现降糖作用很好的中药。那么中医中药的优势在那里呢?首先,可以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举例说,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已很好,尿糖已阴性,却仍感到口干又不欲饮,疲乏无力,西医不好解释这种现象,也没什么特殊的方法治疗。而中医则认为降糖西药解决了“标”的问题,没有改变肾阴虚的“本”,主张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方法治本。如用六味地黄丸类药物,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中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治疗并发症,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轻中度肾脏或眼底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西医西药有时办法不多,中医则可通过辨证论治,采取全身综合性治疗,达到满意的疗效。第三,部分中药还有辅助降糖作用。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单纯服用中药治疗;对于病情重一些的糖尿病病人,可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既可以达到迅速降糖的目的,又可综合调理病人的全身的功能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些药物名字虽像中药,但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的药物,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思想,如加工工艺良好的话,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中所含的西药主要是优降糖,如广泛使用的消渴丸、糖威胶囊均含有西药优降糖。消渴丸中每10粒含优降糖1片,糖威胶囊中每5粒含优降糖1片,切不可将其当成中药制剂而随意加大用量。在一般人眼里,中药无毒性作用,可以放心服用,有些厂商为了迎合老百姓对“纯中药”情有独钟的心理,明明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但却对外宣传是“纯中药”制剂,而老百姓不明白真相,在使用过程中便随意增大用药剂量,以至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而危及生命。对此,医务人员和患者不能不防。

更多中药材
  • 首先啊,在喝药的时候,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建议喝酒的,最主要的原因呢,是很多的药物会和酒精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到治疗啊,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有些呢,还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第二个原因呢,酒本身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多负面影......
  • 就是来月经的时候,出现大便溏稀,大便次数多等这种情况,这个我们中医上讲叫做经前腹泻。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脾气虚或者是一个肾阳虚造成的。这个我们可以在月经期用热水或者是暖宝宝来ç进行热敷,热敷的原因呢,第一个可以驱散让我们体内的寒气,温暖我们的......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