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腊八节与腊八粥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是民间的“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在古代,“腊”本来是一种祭礼,古人常把岁末的十二月叫作“腊月”,把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合在一起,称为“腊祭”。举行“腊”的仪式,是为求得天地祖宗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月初八,古时称“腊日”,秦代以前,都当年节过,但当时并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这一天,用来祭祀祖先,祈求吉祥。

    “腊八”也是佛教的节日,叫做“佛成道节”,或“佛祖成道纪念日”。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游遍了印度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寻求人生的道理。有一次,他来到摩揭陀国,由于又饿又累,昏倒在路旁,幸好遇到一位牧女把所带的饭给他吃才得救。这些饭,是各种粘米和糯米粥混合的杂烩饭,还有从山上采集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以后,精神振奋,元气恢复,他在河里洗了澡,然后独坐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以后,他的弟子们每到“腊七”,都要取来新谷果,擦干净器皿,熬粥至天明,这就是“腊八粥”,用这供奉佛祖,腊八这一天,还要集会,诵经演法。

    据古书记载,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不仅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腊八粥”,而且民间也形成了风俗。到了清代,喝“腊八粥”更加盛行,宫廷中要向大臣及侍从宫女赐“腊八粥”,还要向各大寺院发放米、果,供僧侣们享用。

    民间的“腊八粥”,一般将大麦米、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再加进大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吃时加糖,并拌上预先煮好的红枣和栗子。讲究些的,还放莲子、菱角米、薏米、白果、桂圆等。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腊八粥”都有自己的风味。如北方的小米粥、南方的淮山薏米粥等都很有名。“腊八粥”清香甜美,通畅肠胃,补脾清肺,利于生津,更受老年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更多中药材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