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头痛的简易外治法

    多种急、慢性疾病都可以出现头痛症状。头痛虽病因多端,但总不出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在治疗上大抵外感头痛以疏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以滋阴平肝、补气养血、祛瘀化痰为法。临床观察发现,在运用内服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外治法对头痛有明显疗效。下列几则外治法可供参考选用。

    熏蒸止痛法

    药用川芎15g,晚蚕沙30g,僵蚕20~30g,香白芷15g,将药物共放入沙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沙锅口封住。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沙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方巾罩在头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1剂,每剂用2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各种头痛。

    局部热熨法

    (1)药用川芎15g,香白芷30g,荆芥、薄荷、葱白(切碎)各15g。上药共研粗末,炒热后布包。熨患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左右。凡风寒头痛用之效佳。若属风湿头痛则去荆芥,加羌活、川乌各15g,如上法用之,疗效亦佳。(2)生川乌、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共研细末。每用30g,以连须葱白7根、生姜15g,切碎捣如泥,入药末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后,熨痛处,取效快捷。

    药酊外涂法

    取白芷、细辛、川芎、冰片各10g,乳香、薄荷冰、红花各5g,对入75%酒精100~200ml,密封浸泡2天后即可。使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均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续1周。

    药汁涂抹法

    取鲜姜、葱白各100g,洗净,放瓷钵内,加凉开水少许,捣烂取汁,用棉球蘸药汁涂于太阳穴或前额,或头痛部位,涂后可用手指轻叩涂药部位,每天数次。

    中药塞鼻法

    取川芎15g,白芷9g,冰片1g,细辛3g,羌活6g,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取药末3~6g,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使用。每天1~2次,连续5~7天。

    塞鼻取嚏法

    (1)防风、藜芦、栝楼各等量研末,取少许搐鼻取嚏,此方适合一切头痛。(2)雄精(雄黄中最佳品)1g,皮硝3g,川芎6g,白芷8g,乳香、没药各2g,共研细末,取少许搐鼻取嚏,痛止则停用。

    贴太阳穴法

    荆芥、穿山甲、白芷、蝼蛄各9g,干全蝎(去毒)、地鳖虫、姜蚕各3g,牙皂5g,共研末,加冰片1g,用蜂蜜调匀,摊布贴两太阳穴(晚贴早揭),每日1次。此方系清光绪头痛剧烈时所用。

    贴涌泉穴法

    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本法上病下取,平肝潜阳,引热下行,对高血压头痛、肝阳头痛疗效甚佳。

    药液浸足法

    取菊花、桑叶、桑枝、夏枯草各适量,水煎取汁浸足,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连续5~7天。若足浴后再按摩双足心涌泉穴100次,疗效更佳。

    毫针叩刺法

    取30号1寸毫针或家用小缝衣针,常规消毒后,持针尖微露一小尖,以约300次/分的快速动作在头痛部位叩刺1分钟,以微渗血为度,间歇3分钟后,再叩刺2分钟左右。头痛发作剧烈者可适当加大叩刺量或适当延长时间,一般每日1~2次。

    刺百会穴法

    主穴取百会穴,配前顶穴、后顶穴。从百会穴斜刺3cm,沿眼向前透前顶穴,向后透后顶穴,快速捻转强刺激,大约1分钟后,头痛症状逐渐消失,强刺激2~3分钟后,头痛症状全部消失。对于头痛症状重者,先口服鲁米那片30mg,针刺后用75%酒精湿敷料覆盖针处,留针90分钟后起针。头痛症状较轻者,仅用酒精加盖留针处。每天1次,3次为1疗程。百会、前顶、后顶穴均为治疗头痛的有效穴,三穴合用共起醒脑、安神、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尤有良效。

    灸率谷穴法

    倘为偏头痛患者,可将艾条点燃,对准患侧率谷穴(耳郭尖上方,入发际1.5寸处)灸之,每天灸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另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切忌过劳,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风寒。据临床观察,部分病人在口服颅痛定无效的情况下,改用灸率谷穴治疗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黄 芳)

更多中药材
  •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
  • 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有些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药材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疗效,麻黄桂枝汤就是由不同成份组成的一种中药,它对人的身体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
  • 大家一看名字,麻黄根和麻黄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嘛,名字相像的物种有许多,然而他们有时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就像麻黄根和麻黄两者的功效截然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能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