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丰富的壮药资源

    壮族聚居地区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据调查,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千种以上。

    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许多药物同时成为著名的中药。例如《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土多瘴气”,因常服薏苡仁而能防治瘴疾,后带回中原。苡仁至今仍是壮医常用药,也是常用中药,盛产于壮族聚居的百色地区各县。在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铁冬青、金银花等壮医常用药。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被收录。该书中有"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病"等作用的"下药"125种,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如蚺蛇胆、滑石、钓樟根皮、茯苓、桂、蒜、瓜芦木、黑石脂、钩吻、白花藤蛇黄、郁金、苏方木、狼跋子等。稍其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这两种药在当时即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此外,用密封蒸馏法将丹砂烧炼为水银的先进方法和田七的发现及利用,也成为壮药开发利用并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七是世人皆知的著名中药,活血化瘀,应用广泛。但它首先是一味著名的壮药,是壮族人民对我国传统医药乃至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贡献。此药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主产于壮族地区——壮族聚居的广西百色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尚不知三七为何物,而壮族人民早已使用它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田七治疗内外损伤、瘀血停留等病症,乃壮族人民最早发现及应用,其功是不可泯灭的。现代研究证实,田七内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参的治疗作用而避免了人参的副作用;国外研究声称三七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田七的开发研究方兴未艾。从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云南白药以及多种心血管病防治药品,都以田七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产值数以亿计。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此药必将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新贡献。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因而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的,投入开发后己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更多中药材
  • 黄芪补一身之气,因为我们补气的药除了黄芪之外也有不少,像白术也是补气的。那么至于说我们这个从中医的成方来讲,补气的那个成方是四君子,参苓术草,加起来就是补气的。只有一味黄芪也可以起到完全补气的作用,那么吃上之后呢,就是比如身体乏力啊这种表现......
  • 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养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呢补血活血,所以日常补血养血,我们一般选用当归身或者全当归,所以说当归全身都是宝,但是当归补血我们一般要和补气的黄芪来搭配。因为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样补血效果才能又快又好,比如著名的当归......
  • 黄连这味中药最主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清心火,所以我们经常多梦的人吃黄连可以清心火,黄连苦口利于病。第二个厚肠胃,所以我们经常说拉肚子时候吃黄连,对吧?还有我们有个药呢,叫交泰丸,就是一个黄连和一个肉桂,一个寒的,一个热的,一个往下走的,一个往......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