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乘船逆江而上,进入左江流域的扶绥、崇左、龙州、宁明,就会看到沿河两岸悬崖峭壁上笔触粗犷、风格浑朴的巨型崖壁画,经考证属于先秦时期瓯骆先民所作。目前已发现的崖壁画共81个地点,180处,尚可辨认的各种画像4500多个。从左江上游的龙州县岩洞山到下游的扶绥县青龙山崖壁画地点,其画绵延200多千米,形成一条规模宏大的崖壁画长廊。特别是宁明县花山崖壁画,在宽200米,高约40米的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成的、色彩鲜艳的画画像高达1.41米。规模如此宏大,画像如此众多,在我国已发现的崖壁画中首屈一指,国外亦属罕见。至今对于花山崖壁画的文化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花山崖壁画乃壮医为防病强身创制的功夫动作图。从两手上举,肘部弯曲90°~110°,半蹲式,两膝关节弯成90°~110°,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等舞蹈动作,显然有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等保健作用。利用舞蹈导引气功等方法防治疾病,是古代传统壮医的一大特色。有学者将之与春秋战国时期带气功铭文的玉佩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帛画并列为中国三大气功文物,并认为花山气功是壮医乾坤掌子午功。也有学者把花山崖壁画作为医源于巫说的证据。认为它起初反映丁原始人的巫师祭水神与祈求生殖的生动场面,它是壮民祖先--骆越人的文化遗产。画面除人物外,还有狗、鸟、船、刀、剑、鼓等。其中心人物形象高大,占据画面中心地位,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叉开,做蛙形,围绕着中心人物有数量众多的小人,半蹲式侧面,头形发式富有变化,场面宏大,画法朴实,蔚为壮观。画面中心人物--蛙形人便是当时的巫师。他们举行这样庞大的祭祀是为了求水神保佑丰收和保佑繁衍旺盛。有学者根据壮族古史传说、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心理素质、行为特征及图腾象征等方面研究,结合崖壁画群的画面造形,认为崖壁画中特大巨人应是壮族占史传说中擒雷屠龙、治理洪水创世纪的英雄人物布伯。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巫术也可以通过使一个人或几个人成为权威或领导者的办法帮助把一个部落的人组织起来。"所以崖壁画中的中心人物(特大巨人),既是布伯,也是巫师,是医巫同源的最好说明。

更多中药材
  • 蜂蜜,也被称为冬季酿造。这主要是因为蜜蜂收集和酿造的困难。宋代大诗人苏哲在《第二韵王适元日,曹焕的第二首歌》中写道:井底屠酥浸泡老方,冬季在床头酿造琼浆。蜂蜜采用百花精华,被称为女性美容圣药。经常吃蜂蜜可以让人们脸像桃花。它对妇女、年轻人,......
  • 咳嗽有两种: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引起,并吸入刺激性物质。因此,急性咳嗽通常伴随着因素的恢复而改善。与急性咳嗽相比,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多,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涕倒流、支气管扩张等,以及肿瘤、心脏病和......
  • 在炎热的夏天,西瓜可以被视为最受欢迎的纯天然饮料。在中医中,它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是清热、解暑、利尿的好产品。然而,西瓜并不适合所有人,以下人应该受到限制:体质弱,容易疲劳,怕冷的人。西瓜性寒,以上人群体质虚寒,阳气虚弱,多吃会寒上加寒。肾功......
  • 艾叶怎么吃艾叶粥驴胶20g,干蒿叶10g,红糖1汤匙。用糯米,加药汁,煮至完全溶解(搅拌),加入红糖搅拌均匀。一天两次。艾叶红糖水。姜5片,枣5片,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用于缓解女性痛经。艾叶红糖鸡蛋。将15克艾叶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烧......
  • 夏季气候炎热,气温高,人们更容易中暑或热风。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想预防和治疗这种夏季疾病,你可以尝试用一些中药浸泡在水中,这不仅可以消暑,而且可以达到强大的健康效果。适合夏季泡水饮用的中药。1、薄荷。薄荷有两种:新鲜和干燥。新鲜的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