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傣族保健

    我国公历把一年之12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医药也根据这四个季节的划分来论述人体机能的变化、疾病的发生、防治的规律以及治疗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但傣医理论却与之不同。由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雨量足,湿度大。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就具有高温、高湿度的气候特点,而四季划分不明显。因此,傣族传统医药理论从千百年的实践生活中,根据傣族地区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季节(腊鲁挡三),即冷季(傣语为腊鲁脑)、热季(傣语为腊鲁黄)、雨季(傣语为腊鲁芬)。冷季为每年傣历的1月至4月,相当于公历的11月至次年的2月;热季为傣历的5月至8月,相当于公历的3月至6月;雨季为傣历的9月至12月,相当于公历7月至10月。在冷、热、雨三个季节里,均有各种不同的疾病发生,而在季节相交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傣语叫腊鲁朵岗),各有一些疾病发病率较高。比如在傣历的4月至5月间,即公历2月至3月份,是冷季与热季的交季的时期,腹泻、痢疾等病的发病率较高。在傣历8月至9月,即公历的6月至7月份,是热季与雨季的交季时期,疟疾的发病率较高。而在傣历12月至次年1月,相当于公历的10月至11月份,是雨季与冷季的交季时期,这一时期中伤风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发病率较高。

    为此,根据季节的不同,疾病的差异,每个季节用药均有偏重,都有一些固定的药方(傣语称为雅塔),用来防治不同时期发生的各种疾病。如热季多用苦味药物(傣语叫雅烘),以清热、解毒、凉血等。雨季多用涩味药物(傣语称为雅发),用以收敛、除湿等。冷季则多用辣味药物(傣语称为雅撇),用以散寒、温中、止痛等等。

更多中药材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