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

    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炎所致者占绝大多数,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导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面神经麻痹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患者多有面部受冷风侵袭或急性鼻咽部感染的病史,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若治疗不及时,恢复不完全,常可产生瘫痪肌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面瘫后遗症。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项大样本的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7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5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4.5%,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以往有关针刺治疗该病的研究结论也与此相似。我们的临床实践也支持该结论,但是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应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初始发病的急性期内,病邪表浅,面部取穴宜少,针刺手法宜轻,应重点取用颈项部和四肢穴位,恢复期面部取穴则可适当增加并使用透刺、电针等刺激方法。早期面部轻刺加TDP频谱仪照射,可祛风散邪,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降低神经损害,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如果病情较重,病位较深,可适当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更多中药材
  •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