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常用内治八法及施护:和法

    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表里的方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

    1、应用要点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里有少阳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脉弦等。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协痛,腹胀,腹泻等病证。代表方为痛泻要方。

    (3)调理胃肠:适用于胃肠功能失调,寒热往来,升降失司而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或肠鸣泄泻等证。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4)调和胆胃:由于胆气犯胃,胃失和降。证见胸胁胀满,恶心呕吐,心下痞满,时或发热,心烦少寐,或寒热如疟,口苦吐酸,舌红苔白,脉弦而数者。代表方为蒿芩清胆汤。

    2、施护要点

    (1)和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用于少阳证,也用于内伤杂病,若用之得当,疗效甚佳。若邪已入里,病人出现烦渴、谵语诸证,已非和法之例。若温病在表,未入少阳,误用和法,则变证迭生。护理上应仔细观察。

    (2)因证施护:

    ①少阳证服小柴胡汤后,要观察寒热轻重之偏和发作及持续时间,及汗出情况。

    ②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4小时,并向病人交待有关事项。

    ③肝脾不和者,应做好情志护理,以防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也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情悦志,精神愉快,气机通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④对胆气不舒,横逆犯胃者,应加强饮食调护。宜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三仙汤、神曲茶、桔饼、陈皮糕、茯苓粥等,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肥腻厚味之品。

更多中药材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
  • 烧心很多人都经历过,吃多了油腻辛辣,比如火锅或者撸串会觉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烧。那么问题来了,烧心烧的真的是心吗?其实并不是,烧心烧的并不是心脏,也不是胃,而是心脏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烧了。胃本身就是产生胃酸的器官,有保护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