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拔罐疗法时间探讨

    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具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状态而吸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腧穴、经络或患处等。通过热能、负压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祛寒、除湿功效,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生化效应.

    宙于拔罐疗法是用罐具通过热能或负压能直接吸附于人体体表而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拔罐疗法时间的控制和掌握对于治疗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我就将自己在临床上的应用心得与体会向同仁们作一简单介绍。

    拔罐疗法的时间控制和掌握主要应以“辨证和辨病”为指导原则。

    一、辨证

    主要是遵循:实者泻之——不留罐法;虚者补之——留罐法;平补者平泻之——闪罐法。

    不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体表之后,立即取下,且不再进行拔罐。

    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人体之后,留置3~5分钟(称为短留罐)或5—10分钟(称为长留罐)。

    闪罐法亦称闪火拔罐法,是指将点火棒点燃迅速递入罐中后,立即取出,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将火罐取下;再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取下。如此反复,直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闪罐法可以单用一只罐进行小面积操作,如在神阙穴;也可多罐相互交替大面积操作,如在腰背部、下肢部等部位。单罐闪罐法操作时要注意:火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罐具温度会增高,应及时予以更换,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二、辨病

    1.辨病情的轻重缓急

    (1)病情轻,慢性发作者,治疗时间可短;病情重,急性发作者,时间则要长。

    (2)病情轻、病程急的患者,冶疗的时间相对长;病情重、病程缓的患者;治疗的间隔时间相对短。

    2.辨病位

    (1)面部,一般不拔罐。因为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响美观,甚至烫伤造成毁容。

    (2)胸部,不留罐为好。

    (3)腹部,宜用闪罐法。

    (4)颈肩上肢部,可根据需要采用留罐法。

    (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

    3.辨病人的具体精况

    (1)年势高,体质差的病人治疗时间宜短、间隔治疗时间宜长;年轻、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时间可稍长、间隔治疗时间可短些。

    (2)某些特殊人群不宜采用拔罐治疗。如一些凝血机制差、孕产妇、某些重症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病人以及醉酒、过饥、过饱、情志不宁等病人不宜。

更多中药材
  •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