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呕吐

    【概述】

    呕吐,又称呕、呕逆、呕涌,系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饮食物和痰涎从胃上涌,自口而出的病证。病证名始见于《内经》。针灸治疗呕吐,在《素问》和《灵枢》中都有有记载。晋代《脉经》用针灸治疗实证呕吐;《针灸甲乙经》中太白等59个穴位的主治涉及本证;《肘后备急方》则用灸奇穴的方法治疗“吐逆”。及北宋,《太平圣惠方》用点烙之法治疗呕吐。南宋时期《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倡用灸中脘、热熨、隔药灸等方法。金元时期,刘完素以针大陵,灸太溪、昆仑的方法治疗“吐”和“秽呕”;窦汉卿则重视八脉八穴对本证的作用。明清时期的《神应经》、《医学入门》、《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类经图翼》、《神灸经纶》、《针灸集成》等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

    这里仅讨论急性呕吐的针灸辨治,现代医学中的急性囊炎、急性食物中毒、急性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等所出现的呕吐,可归属于本证。

    【病因病机】

    急症呕吐多属实证。其病因或为外邪诸如风寒湿邪及秽浊之气等侵袭,或因伙食不洁、误食有毒之物,致脾胃损伤,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生呕吐。本节主要讨论邪毒犯胃。

    另有因情志失调、中阳不足等所引起的呕吐,发病不甚急重,略而不论。

    【辩证分型】

    邪毒犯胃,突然暴吐不止,伴高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脉数,舌苔白腻。

    【治疗】

    1. 治则:驱邪降逆,和胃止呕。

    2. 处方:中脘、胃俞、内关、曲泽。

    3.方义:胃俞、中脘,分别为胃腑之背输与腹募,合用可祛胃中邪毒而降胃气、止呕逆;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手厥阴经脉下膈而历络三焦,故可宣通上、中、下焦之气机,平冲逆之气。曲泽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以泻血法治之,有清邪热止呕吐的作用。

    4. 治法:曲泽以三棱针刺血;胃俞先泻后补,以补法为主;余穴用泻法。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卒吐逆:灸乳下一寸,七壮”。

    《针灸资生经·第三》:“胃俞、主呕吐,筋挛,食不下”。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呕哕无度:大陵”。

    《神应经·痰喘咳嗽门》:“呕吐:曲泽、通里、劳官、阳陵、太溪、照海、太冲、大都、隐白、通谷、胃俞、肺俞”。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吐泻案

    一人吐泻三日,垂死,为灸天枢、气海二穴立止。

更多中药材
  • 第一个久坐,久坐伤肾,就是天天坐在那儿,那么这个人最后的表现反映就是腰酸,腰疼,坐时间太长都把自己腰坐脱了,就是腰为肾之府,那么久坐一定会伤肾,所以说我们有一些工作,比如说就开车,那个司机本身就是长时间在那坐着,还有一些伏案工作的一些白领,......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症状,经常肚子响,而且有的时候就想完之后就想放屁,那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案例。李女士37岁,她的表现什么呢?腹胀肚,然后肚子里面就总是有气儿,然后呢下午的时候腹胀特别重,腹胀重后就想排气了,就是有时候能排出来,或者......
  • 那么肝郁气滞首先肝的这种疏泄不及肝郁气积在一起,所以气机不通畅,这种情况叫做肝郁。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是各种胀和不通的表现,就是胸闷啊,包括腹胀啊,无论肝郁和肝火表现都有易怒的情况,情绪抑郁郁闷啊等等。但是肝郁的表现就是郁更多一些,唉气,......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手脚冰凉的问题。那么手脚冰凉我们一般来说认为它是脾虚,气虚造成的,那么有没有不是脾虚气虚造成的手脚冰凉的?有!是什么情况呢?中医讲热身厥一身,就是当外感热症非常重的时候,阻滞气机,虽然这个身体里面内部非常热,然后......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腰腿凉的这么一个病啊。那么我们这个患者是一个男性, 50岁,他的腰腿比较凉,然后双腿特别沉,腰酸而且沉重,怕冷,舌头胖大,苔白腻,脉沉缓,尺脉比较弱,什么表现呢?表现为腰酸沉重,腰为肾之府,它和这个肾虚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