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感冒

    【概述】

    感冒,亦称伤风,系指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发热等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感冒之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一书。但早在《内经》中,即有类似记载。针灸治疗感冒,古籍文献中多载于外感热病中。如《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现代西医学之感冒、流行性感冒可归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本证系因人体御邪能力不足,风邪病毒乘虚侵袭肺卫,肺卫失于宣通而致,偏于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

    【辩证分型】

    (一) 风寒感冒

    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发热恶寒,寒重热轻,无汗,肢体酸痛,脉浮或浮紧,苔薄白。

    (二) 风热感冒

    恶寒发热,寒轻热重,或有汗出,头痛或昏胀,口红面赤,口干,微渴欲饮,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黄稠,咯吐不畅,胸闷流浊涕,脉浮紧,苔薄黄。

    【治疗】

    (一) 风寒感冒

    1.治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2.处方:风池、列缺、合谷、迎香、风门。

    3.方义:风池、合谷,以解表散邪;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除风寒;列缺可宣泄肺气;迎香以通鼻窍。

    4. 治法:均用泻法,刺激可略强,使之出汗。风门可针后加灸。

    5. 古方辑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无汗恶寒,宜针太阳、至阴(出血)、昆仑、阳跷。”

    《针经摘英集》:“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脉浮,刺合谷。”

    (二) 风热感冒

    1.治则;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2.处方:鱼际、大椎、尺泽、风池、外关。

    3.方义:风热灼肺,清肃失司,放取手太阴荥穴鱼际,配合穴尺泽清泄肺热、化痰止咳而利咽喉;风池、大椎、外关,用以疏风解表,以祛邪热。

    4. 治法:均用泻法,风池宜向内眼眦方向刺,使针感放散至同侧头颞部;鱼际快速进针,施捻转提插泻法后不留针;大椎穴针后可加罐。

    5. 古方辑录

    《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

    《针灸大全》:“伤风面赤,发热头痛:列缺、通里、曲池、绝骨、合谷。”

更多中药材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
  • 有没有这样的方子能让眼睛清澈明亮?声音一落,我就看到一位鹤发银须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老人叫倪维德,出生于元末明初。这一次,经过600多年的历史,他给我们带来了最骄傲的石斛夜光丸。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电灯。古人通常用油灯照明。油灯有一个......
  • 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