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初似感冒咳嗽,继则出现痉咳。发作时连续阵咳十余声至数十声,咳毕有特殊吸气吼声,时伴呕吐,并有面目浮肿、紫瘢、眼结膜下出血等症。

    本病自1958年9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用针灸治疗获效的通讯之后,六十年代得到较大的推广。针刺、皮肤针、穴位注射及火罐等疗法都有较满意的效果。从八十年代以来,经过临床上的进一步总结提高, 疗效更为显著。就收集的一些资料看,有效率几乎都接近100%。目前,本病的治疗在取穴上多取与肺脏相关的经穴,刺法上照顾小儿特点,以点刺出血或轻刺激不留针为主。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天突。

    配穴:呕吐加内关;发热加大椎、曲池;体虚加足三里;剧咳加尺泽、少商。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据症酌加配穴。主穴,轻刺激,捻转不留针,针后加拔火罐,至皮肤潮红后去罐。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刺入0.5分,出血如粟粒状即可。余穴,除大椎、曲池宜用稍重捻转刺激外,均轻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306例,结果痊愈260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1,2]。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四缝。

    配穴:少商、商阳。

    (二)治法

    一般只取四缝,效不明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操作方法:四缝穴以三棱针(婴儿用28号5分长毫针代替)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少商、商阳点刺出血,如粟粒状即可。刺后用干棉球轻按针孔。主穴每日1~2次,每次一手,两手交替,配穴每隔5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典型症状全部消失,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恢复或接近正常值,无并发症出现;2、显效:典型症状大部消失或显著减轻,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趋向正常,无并发症出现;3、无效:治疗后无变化,或虽有部分减轻,但有反复,有并发症出现。

    共观察142例,其中112例单取主穴并以上述标准评价,痊愈82例(73.2%),显效21例(18.8%)总有效率达92.0%[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天突、肺俞、定喘。

    配穴:足三里、曲池。

    (二)治法

    药液:注射用水、维生素c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任选一种。

    主穴每次只取一穴(双侧)。效不显时加一配穴。穴位注射时动作宜轻捷,以免引起患儿啼哭。其中,天突穴宜用4号针头从胸骨柄上缘呈45度角进针约1 厘米,注入药液。每侧穴剂量为:氯霉素40~50mg/kg;注射用水,0.5ml;维生素c注射液2ml。每日1次,5~8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96例,结果有效率99.1~100%[6~8]。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肺俞、风门。

    配穴:少商、商阳、曲池、商丘、足三里、列缺。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对,轮流选用;配穴可根据症情选1~2对。先针主穴,轻刺激不留针,手法为快速捻转不提插。要注意掌握深度,以免引起气胸等意外事故。然后以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10分钟,至局部肤潮红。起罐后,再针配穴。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刺入约0.5分.以出血为度,手法宜轻、宜速、宜浅;余穴,可用重刺激手法,捻转后不留针。每日一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68例,结果痊愈5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8]。

    眼针加贴敷

    (一)取穴

    主穴:肺区、上焦区。

    配穴:肺俞、内关、膻中。

    (二)治法

    采用眼针配合穴位贴敷之法。

    敷药制备:皂荚10g,川贝母5g,氯化铵3g,樟脑10g,甘草10g.分别研细、混匀,贮瓶备用。

    主穴用眼针法,以30号0·5寸长的毫针自眶外斜剌,留针10分钟。配穴用敷贴法:选准穴位后,以生姜片摩擦穴区至皮肤发红,再取药粉约10g,以凡士林调匀后涂上约小指头(患者指头)大一小团,以麝香追风膏贴压其上。上述两法可同时进行,2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例,治愈28例,显效12例,总愈显率达100%[10]。

    【主要参考文献】

    [1]肖进顺。针刺治疗百日咳。中国针灸 1983;3(4):18。

    [2]王瑞恒。针剌治疗百日咳240例报告。山东中医杂志 1982;(4):218。

    [3]张居贤,等。刺激神经疗法对200例百日咳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中级医刊 1960;(1):22。

    [4]顾天培。针刺治疗小儿百日咳11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1983;24(2):51。

    [5]冯庆丰。针刺治疗百日咳30例。中医杂志 1982;23(8):41。

    [6]郑建中。注射用水穴位注射治疗百日咳112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8;7(4):38。

    [7]韩志河,等。穴位注射治疗百日咳33例。河北中医 1986;(4):14。

    [8]柳素范。穴位注射治疗百日咳51例疗效观察。江西中医药 1987;2(5):45。

    [9]陈子富。针罐治疗百日咳63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1986;(6):37。

    [10]王远华。眼针配合穴位贴药治疗百日咳40例。 中国针灸

    1998;18(1):57。

更多中药材
  • 古时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认为是为了表示女孩子很宝贵,所以用千金来形容;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千金这个词,而是和千金类似的名字千金子这味中药;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吉林、辽......
  • 一提到中草药,很多人都说自己是“药盲”,往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字或词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千金子与水稻的区别就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的功效;......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