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喉

    【概述】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全身症状。春初秋末多见,儿童为主。目前由于白喉疫苗和白喉类毒素接种的广泛应用,本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白喉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而成为白喉的重要的传染源,故消除白喉带菌状态是预防白喉的重要环节之一。早在1960年代,就已应用针灸治疗白喉带菌状态并取得一定效果。

    方法:

    - 针灸加贴敷 -

    取 穴:

    常用穴:分二组:(1)合谷、内庭、太渊、大椎。(2)经渠、大椎、百劳。

    百劳穴位置:在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

    操 作:

    第1组针刺,分三步:先取合谷、内庭,平补平泻,留针3~5min,每日一次,连续3天;继取太渊、大椎,每日一次,手法同上,连续3天;后取合谷、大椎,操作同上,每日一次,连续3天。第2组用贴敷法。亦分三步:首取经渠,用黄豆大蒜泥一粒,敷于穴位上1昼夜,以发泡为度。然后局部消毒,将泡液抽出,用消毒纱布包扎;继取大椎,后取百劳,蒜敷法同上。

    效 果:

    以本法观察12例,9例为顽固带菌者,3例为健康带菌者,结果均在针刺蒜敷1~7天内消失,表明有一定临床价值。

    注意事项:

    (1)目前对白喉带菌者一般用抗菌素治疗,对顽固者则须作扁桃体摘除。

    (2)以针灸预防白喉的实践不多,本法样本较小,其效果还须进一步证实。加之操作也比较繁复,仅附于此供读者参考。

更多中药材
  • 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芥子是常用中药材,性温、味辛,有润肺豁痰、消肿止痛之功效。但药品中有有白芥子和黄芥子之分,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1、性状鉴别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
  • 有些妇女怀孕之后,害怕流产而要吃一些保胎药物,或者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而吃一些药物,殊不知这都是有害的。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
  • 中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别看它叫中风,但是实际上和我们理解的被风吹到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白芥子这种药材来治疗中风失语了,效果非常不错,那么到底白芥子炒后功效......
  • 胃溃疡这种疾病现在是非常高发的,当我们患上了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就会感觉非常的痛苦,而且经常会出现胃痛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感觉就会加重,所以治疗刻不容缓,而中药材煅瓦楞子就有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错,那么中药煅瓦楞......
  • 瓦楞子说白了就是一些蚶类动物的壳,长得很像我们经常在海边看到的小贝壳,别看其小小的其貌不扬,可是作用大了去呢,有治疗胃痛和祛痰的功效;我们知道很多中药材都是搭配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问题来了,生瓦楞子可与贝母同用吗?瓦......